证监会回应超日债违约 或倒逼市场加强风险意识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证监会回应超日债违约 或倒逼市场加强风险意识

加入日期:2014-3-14 16:16:22

  针对超日债违约现象,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4日表示,债市风险总体可控,一是国内经济保持稳定、CPI保持较低水平,金融市场稳定为债市提供了良好外部空间;二是债市投融资需求依然旺盛,整体债务率水平不高。

  3月4日晚间,由中信建投承销、在深交所上市的5年期公司债“11超日债”发行人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无法全额偿还利息,金融市场长期“零违约”的局面至此终结。

  过去五年,我国金融市场经历了巨大变化和发展,融资渠道进一步多元化。2013年底,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存量合计突破5万亿元,占公司信用类债券存续总额的六成以上;信托行业总资产突破十万亿元大关,超越保险(放心保)成为资管第二大行业。

  然而,金融市场在快速发展和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2013年12月,信托业率先拉响了信用风险的警报。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吉林信托“吉信-松花江77号”等信托产品纷纷出现兑付危机。与此同时,上市公司频频爆出业绩地雷,对债市出现违约的预期也在上升。

  事实上,市场对打破“刚性兑付”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有媒体猜测2014年可能成为“违约元年”。“诚至金开”曾被期待成为资管市场首例实质性违约,但在其顺利“兜底”后,不少市场人士和业内专家表达了失望的情绪。惠誉分析师就此评论称,监管机构错过了一次打破“刚性兑付”的好机会,金融体系风险会因此更大。

  一直以来,“刚性兑付”对市场定价机制已经造成了严重扭曲,影响范围波及整个资金市场。中国社科院金融专家尹中立近期分析称,去年下半年债市熊市的罪魁祸首是畸高的无风险收益率。“无违约的信托市场扭曲了资金价格,导致了资源的错配。监管者要求信托公司保持刚性兑付,给市场传导了错误的信号。”

  违约倒逼市场加强风险意识

  由于没有债券违约先例,中国的债券市场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则,进行相应的制度性安排,还需要各方面的努力。而超日债事件,无疑“倒逼”相应债券规则的完善。

  无论“11超日债”违约能对市场造成多大实质性冲击,其标志性意义都不容忽视。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超日债违约提醒我们:投资者“风险自担”并不是一句空话,金融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

  据美银美林预计,2014年随着中国政府清理地方债务,可能有个别债券发生违约。而超日债的解决,可预先提供一个范例。这也是超日债在拉开债券风险差价后,另一个比较有积极意义的地方。

编辑: 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