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产研中心 王宗耀
以新股申购网上网下冻结资金913.56亿元而高居榜首的海天味业,于2月11日正式发行,开盘当日其61.50的开盘价远远超过了51.25的发行价,其后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最高一度上涨到73.80元,在接下来的几个交易日内,股价最高飙升到77.80元。作为一支调味品行业股,其市值甚至超过了高端制造业高铁行业的龙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市值,直逼五粮液。有投资人调侃“酱油比白酒更值钱”,更有部分基金不惜吃证监会“黄牌”,巨量超买其股票,还有媒体将之称为“调味行业新标杆”。海天味业真的那么“丰姿卓绝”、极具投资价值吗?
首先从供求角度来看,海天味业属于调味品行业,其主要产品为酱油。调味品的市场需求和餐饮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知道酱油并非生活必需品,居民对酱油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增加。近年来人们的节俭意识也不断加强,“光盘行动”得以提倡,剩饭剩菜等浪费现象在不断减少,同时中央政府提倡节俭,大刹官员“吃喝风”,餐饮行业已不再有以前的奢华、火暴,调味品的需求也随之减少。除了海天,市场上的酱油品牌还有李锦记、加加、厨邦、珠江桥、味事达、欣和、金狮、巧媳妇、珍极、东古等品牌,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海天“先款后货”的销售方式和“先货后款”的采购方式很难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在目前餐饮行业不景气,市场总需求下降的的情况下,海天味业的投资价值能有多高呢?
市场需求在减少,而海天味业却在扩张产能。本次上市所募集资金用途为“海天高明 150 万吨酱油调味品扩建工程”。据其招股书介绍,项目完成后,届时公司总的酱油生产能力将达到184.8万吨。据调味品行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年人均酱油消费量约为3.7公斤。依此计算,184.8万吨的酱油需要4.99亿人口用一年来消费,按我国13.7亿人口计算(数据来自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市场占有率需达到36.39%方有可能实现。而据海天味业公布的数据显示,按国内酱油消费总量500万-600 万吨计算,其2010年市场占有率仅为18.70%-15.58%,离36.39%的市场占有率有很大距离,如此高的产能如何消化,将是其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其次,我们再分析一下其高于同行业的净利率。海天味业2012年和2013年9月净利率分别为17.08%和19.17%。而同行业的加加食品2012年1月和2013年9月的净利率分别为10.61和8.94。恒顺醋业2013年净利率仅为3.76%。明显海天味业的净利率比同行业的加加食品和很顺醋业都好看很多。那海天味业为何会有如此高的净利率呢?笔者依据其招股书数据计算,海天味业2010年至2013年11月大豆消耗总量为57.84万吨,酱油总产量为4007949吨,调味酱总产量为456517吨。暂且不论调味酱,就按海天味业报告期内大豆全部用来生产了酱油计算,海天味业一吨黄豆可以生产出6.93万吨酱油,但业内通常认为一斤黄豆最多生产出2斤酱油,为什么海天味业能如此“节省原料”?
再次从其产品安全来看,现在食品安全形势普遍严峻,海天味业面临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近年来,食品造假事件频出,诸如“染色馒头”、“猪肉变牛肉”、“毒奶粉”,“速成鸡”、“毒胶囊”等事件,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令人“谈食色变”,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海天味业也多次被曝出产品存在安全问题:从较早之前“工业盐水酱油”事件,到媒体对其酱油添加“焦糖色素”的质疑,到近期《海天酱油被曝添加美味肽提高酱油鲜味》的报道,媒体对其产品安全的质疑从未间断。而就近期媒体报道的问题,海天味业也并未进行答复。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海天味业对于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刻意回避,不予理睬,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对于一个对民众健康关注不够充分的企业而言,投资者需慎重考量其投资价值。
而对于近期海天味业股票疯涨的现象,有投资者认为这更多地是借助了“打新”的东风,这样的疯涨只是短期现象。
从目前我国投资市场来看,之前火暴的房地产行业,近期“崩盘说”、“银行暂停房贷说”不绝于报端,还出现了“襄阳部分楼盘崩盘”、“杭州、常州部分楼盘降价销售”等事件,部分资金早已流出了房地产行业;食品行业中,曾经风靡一时的白酒类,今年也进入冰冻期,近期媒体报道“郎酒数千名员工离职”就是这一现象的缩影。白酒类市场不景气,也致使大量资金流出。
我国新股“打新”被认为是“只赚不赔的买卖”,投资者大多热衷于此,今年股制改革,年初新股集中发行,其他行业流出的资金顺势而入,致使新股股价持续疯长。今年发行的48支新股中,有46支首日涨幅在44%左右。海天味业股票的疯长,正是这种背景下发生的,在“打新” 热潮尚未退却之时,海天味业的真实投资价值有待考量。
(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