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联股份跟风O2O 阿里效应发酵_黑马点睛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华联股份跟风O2O 阿里效应发酵

加入日期:2014-2-27 10:53:48

  晓晴

  2014月26日早盘,华联股份(000882.SZ)开盘即冲击涨停板。当天,华联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与阿里巴巴[微博](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尝试建立O2O合作关系。

  华联股份称,公司与阿里巴巴此次合作的首个启动项目将在公司下属的北京万柳购物中心试运行,并将视合作情况逐步推广到其他项目。

  当天,有券商行业研究员认为,目前,商业零售企业向O2O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而且,零售业公司涉及O2O也已经在资本市场形成板块效应。此前,在全国性率先进行O2O 改革的王府井天虹商场友谊股份等零售上市公司均受到了市场资金的持续关注。

  “零售行业的投资逻辑已经发生改变。截至目前,市场对零售公司的销售、盈利趋势的敏感度在降低(因为已经很差),转而更多关注存在变革、转型的可能且有望变革、转型成功的标的。”申银万国[微博]分析师金泽斐如是说。

  当天,阿里巴巴集团也宣布启动“手机淘宝3.8生活节”,并与银泰、大悦城、新世界、华联、王府井等国内五大零售百货集团合作,打通手机、电脑、线下零售消费路径,共同探索全新的移动化、电商化消费模式。

  “近几年以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确实加剧了传统零售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因此,拥抱电商,发展O2O模式已成为传统零售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不二选择。”对此,华联股份证券部有关人士也坦言。

  “对于实体零售企业而言,面对效率更高的电商渠道,其所受冲击严重,渠道价值也受到市场质疑。不过,由于O2O融合发展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购物体验,移动互联网实际上也为实体零售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金泽斐分析指出。

  不过,华联股份当天也表示,此次合作相关的发展策略目前仍在积极探索中,具体的合作模式尚未确定。作为对新经济模式的探索,本次合作对公司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不构成重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联股份傍上阿里的同时,公司尝试的购物中心转型之路却并不顺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公司在2008年实施了战略转型,其主营业务由百货店经营转为购物中心的运营管理。截至目前,公司以社区型购物中心为发展重点。

  有投资者认为,从2009年起,公司几次定增都是以看好购物中心的发展前景而募集资金,但是,公司业绩增长却并没有体现出来。而且,早前参与定增的投资者至今仍深套其中。

  2010年12月,公司以每股6.60元的发行价定向增发2505.682万股,募集资金16.54亿元。若按当天收盘价3.21元以及除权后计算,在持股逾三年之后,定增股东仍浮亏近三成。

  然而,等到去年年底,华联股份再次以每股2.67的发行价定向增发11.54亿股,筹集资金30.82亿元。

  “目前,商业物业单价高昂,回报周期漫长,还受到电商的强大冲击,公司此时大规模收购购物中心的做法并不妥当。”有投资者表示。“现在,全国购物中心严重过剩,很多城市、很多区域都存在同质化竞争,普遍面临出租率低下、人气不足的情况。”

  对此,前述公司证券部人士则认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暂无同类型的可比公司,其它公司与公司的主营业态和运营模式都有所不同。此外,由于购物中心门店需要3年左右的培育期,而公司运营的购物中心多为新开业门店,盈利能力尚未释放。

  该人士称,鉴于租赁物业未来面临的租金上涨压力,以及面临新商圈培育后被收回的风险,为了锁定经营成本,稳定经营,购物中心行业现阶段都趋向于提升自有物业比例。此外,购物中心的商圈培育后,自有物业也将获得物业升值的利益。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开业的门店中自有物业数量已有10家,“我们认为,随着中心区商业逐渐饱和,社区型购物中心将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中国未来购物中心的发展重点。”

编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