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主要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专业度不高和投资心态不成熟等主要问题,其投资行为容易受到市场消息的左右,很难做出理性的决策。而券商机构则因为其专业身份承担着在专业层面“帮扶”投资者的重任。
多位券商人士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坦承,目前券商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层面的作为远远不够,与市场期待还有较大差距。中投证券分析师蒋竞松表示,目前券商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信息沟通,为投资者提供市场热点题材,挖掘交易性机会;二是风险提示,帮助投资者回避板块风险,较少资产损失;三是投资者教育,为投资者传输一些专业的投资理念,培育健康的投资心态。
券商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受制于整个市场的大环境,所起到的实际效果仍有待评估。一方面,在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的情况下,理性的意见往往很难左右投资者的决策,特别是在“牛股”等市场因素的刺激下,很难起到关键性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高层曾公开表示,券商“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不是保障投资者盈利,最根本的是提高投资者理性参与投资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投资理念”。
华泰证券(行情,问诊)分析师任劲对现在券商与中小投资者的关系状态也颇为无奈。任劲表示,很多散户投资者在开户后即与券商“失去联系”,券商的信息送达渠道基本关闭,甚至很多套牢股民都不愿意接听券商的电话,再加上券商的营业人员并不都是一对一服务,同样也缺乏主动联系散户投资者的积极性。
究其原因,任劲认为,这其实与现在券商的盈利模式有很大关系。在现阶段,券商营业人员与投资者最密切的联系即是经纪业务中的交易佣金,佣金即代表着券商为投资者的服务费用,在现在佣金下至万二的趋势下,券商营业人员更是缺乏这种主动服务的动力。
如何改变现有的困局呢?任劲认为,单靠券商的一些风险提示和信息沟通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散户投资者的弱势市场地位,需要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对券商的侵入等外在因素倒逼券商变革盈利模式,增加券商与投资者的经济联系。
一方面要允许有实力的投顾开辟增值服务领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激励从业人员主动服务;另一方面,券商要主动进行业务创新,可以以总部牵头的方式设计一些金融产品,扩大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从功利的角度讲,寄希望于通过政策呵护散户投资者以达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不现实的,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负担”变成利益链条中的一块,让各方在保护投资者的过程中都能够获得其相应的利益诉求。就券商而言,需要监管层在一些制度层面释放券商从业人员的活动空间,坚持“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不要一刀切的束缚券商的业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