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记
“保护”不应成为国产电影无限依赖的资本
“保护”令2013年国产电影转败为胜
有媒体报道,“中国内地进口片配额将在下月初提高到44个”,虽然电影局工作人员否认了此报道内容,但消息仍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据说若进口片配额再次增加,国产片市场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为什么增加10部进口片配额,就会使国产影片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呢?
电影局今年元月发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电影总票房217.69亿元,国产片票房127.67亿元,占比58.65%;进口影片票房90.02亿元,占41.35%。2013年全国上映电影305部,其中国产影片235部,进口影片60部(含按配额进口美国影片34部)。这就是说2013年,235部国产影片票房胜过60部进口影片票房17.3%。
上述数据证明,国产影片即使在国内电影市场也缺乏竞争力,需要“保护”。实际上,除了通过配额限制帮助国产电影抵御进口影片(主要是好莱坞大片)的强势冲击外,2012年以来,在不得不将进口美国大片配额从20部提高到34部的背景下,有关当局还通过在春节档、暑期档和贺岁档三大票房黄金档期以排除进口大片的方式施行“国产电影保护月”。这样的结果,就是在国内市场,使国产电影票房从2012年败于进口电影票房,在2013年转败为胜。
国内票房飚红却遭国外“恶评”
但是,保护国产电影国内市场竞争力,在实现国产电影国内票房飙红的同时,却并没有同时提升国产电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在国内市场票房持续翻升相反,国产电影海外收入持续下滑。过去4年,中国电影在海外市场收入如下:2010年35.17亿元,2011年20.46亿元,2012年10.63亿元,2013年14.14亿元。
2013年的“同比增长33.02%”是国产影片连续多年来在海外市场收入严重持续下降而几近触底之后,在低谷中的“反弹”。2013年,海外销售国产影片45部,其14.14亿元的总收入,仅比《阿凡达》2009年在中国贺岁档13.787亿元多0.353亿元。在2013年,尽管被避开了中国电影的黄金档期,美国大片《钢铁侠3》、《环太平洋》分别收获7.5523亿元、6.9430亿元,两片票房相加,合计14.4953亿元,超过2013年45部国产影片海外收入总收入0.3553亿元。与美国大片在中国市场强势相反,国产影片的票房纪录冠军《人在囧途之泰囧》和《西游·降魔篇》分别在2012贺岁档和2013年春节档斩获12.5466亿元和12.4603亿元票房,前者在美国票房仅5.7万美元,而后者在美国未上映。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产电影海外市场日渐寒冬的同时,国产电影曾经获得的国际声誉也在持续严重下滑。自1987年至2002年,张艺谋除了获得数以十计的重要国际电影奖项外,他导演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英雄》三度入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是国际公认的当代中国最有成就的导演;但是他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不仅竞逐2012年奥斯卡金像奖惨败(申报十三个奖项,无一入围),而且遭遇美国电影评论界一致“恶评”。
必须反思对“自愚自落”的保护
2013年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和王家卫的《一代宗师》等国产片申报金球奖和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均未获入围。《一九四二》在美国遭遇的是与《金陵十三钗》几乎相同的“差评”,在美国两大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网和元批评网分别评分是5.2/10和41/100。它在美国获得的最委婉的专业批评是:因为容量过大,这部电影只是一次饿死300万人的大灾荒的大量现成事件的堆集,因为不会讲故事而使电影缺少趣味和情感。
电影是西方发明的现代艺术,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大国。我们承认,限制进口片、保护国产票房是当前国情,也是发展民族影视产业的一个过程。但是,国产电影在享受国家市场保护的同时,也必须自我反思,为什么持续享受国家保护,却不仅没有提升国际竞争力,反而从票房到评价,都在国际市场上严重下滑?
保护是为了把国产电影培养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生力军。但是,现在看到的是,国产电影不仅将保护变成无限依赖的资本,而且将保护滥用为在国内市场“自愚自落”的特权。这种对国产电影不是产生正能量、而是产生负能量的“保护”,是否到了应该考虑修正甚至取消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