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认为当时欧洲ETS碳价的50%-70%传导至了下游消费者”, 能源咨询机构Ecofys高级碳市场分析师吴倩对记者表示,这也使得当时欧洲许多发电厂由煤转向了天然气。 与欧洲相比,国内电力市场并不灵活,很难在短时间内看见碳价与电价之间的传导关系,但吴倩还是反复强调着碳市场和电力市场之间的重要联系。 “如果碳市场价格不能向电价传导,那么碳市场减排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吴倩解释。 其实,碳市场建设的初衷是进行节能减排,而电力行业绝对是减排大户,因此电力行业无论是在欧洲碳交易市场,还是美洲的碳市场中都是最重要的主体之一。 而要在较为封闭的中国电力市场使碳价传导性发挥作用显得较为困难,不过记者获悉,目前国家信息中心正在参与一个关于针对碳价与电价关系的项目,研究在现有的电价管理机制下,如何使碳价与电价能够联动。 “该项目将于今年7-8月份结题”,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将一个中期的结果上报至了国家发改委,但发改委还未反馈。 另外,记者根据已经开市的5个碳交易市场中的纳入企业计算,在总共1674家企业(未计算深圳197个建筑)中共约有139家发电厂。 目前都是以免费的方式将配额分配给电厂,电厂在短期内的减排成本并不高,这也不会刺激电力企业的减排行动。 不过,埃森哲可持续性服务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彭莱(Peter Lacy)对记者表示,“在全国碳市场建立和运行起来时,这将会对电力或者能源部门的运行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五大发电集团已开始注意中国碳市场,并在不同程度上开始战略布局。 碳价格传导机制 碳价的传导其实就是一道数学题,而这个传导将直接影响电厂运营以及下游消费模式的转变。 不过,这道数学题并不是简单。 “各个能源政策之间交叉作用、不可预期的经济走势等等都会影响碳价的传导率”,吴倩表示。 碳价影响电力企业采取相应的减排行动,这还与其边际减排成本有着直接关系,其中包括运营成本和原料成本。 以EU ETS为例,当年有专家预测只要碳价格维持在30-40欧元,那么这将足以促使电厂安装碳捕捉和储存(CCS)装置。不过,欧盟碳价最高时也就32欧元/吨,之后价格暴跌至3-5欧元。 “不过,在跌至3-5欧元之前的价格也驱使了欧洲发电企业由煤转向了天然气”,吴倩表示,不过当欧洲经济衰退以及能源市场的变化又使得发电企业再转回了煤炭。 不过,总体而言,从欧盟碳排放权交易经验来看,发电企业既是最主要的约束对象,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受益方。 欧洲市场化的电力市场使得发电企业一方面以碳交易成本为由提高电价,向消费端转嫁成本,另一方面,发电企业还在碳市场中抛售免费分到的配额,这大大提高了发电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积极性,也促进了碳市场发挥其节能减排的作用。 吴倩表示,碳价中的50%-70%都传递至了下游消费端,发电企业承担了30%-50%。 碳价与电价应联动效应 与欧盟相比,由于电力市场定价机制,中国碳排放权交易通过电价传导形成全社会减排的机制被减弱。 不过,国家信息中心正在估算碳价对能源部门特别是电力部门的影响。而这个研究的假设是,碳价将会增加化石能源消费的成本,而研究目的则是能够提供一个可以被接受的电力价格区间。 也就是说,联动碳价与电价,使得由于碳价增加而上升的电力成本能够得到合理的分担。一位了解情况的人士表示,国家是否采纳这一研究并不好说,因为这涉及到更为复杂的中国电力市场改革。 “不过,如果不将碳价和电价联动,那么碳市场减排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前述人士表示。 2013年8月,彭博新能源财经(Bloomberg New Energy Finance)发布一份名为《中国电力行业2030年展望》报告。其研究认为,99元人民币/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平均碳价将使新建燃煤电厂相比基准情景减少23%,减少的煤电将由可再生能源及天然气发电代替。 在基准情景下,到2030年,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会是现在的两倍多,包括大型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将贡献全部新增装机的一半以上。而燃煤发电装机份额将从2012年的67%下降到2030年的44%。 就目前7个碳交易试点而言,他们的经济总规模占到中国GDP的25%,而且能源消费也占到全国的21%,其中大部分都是以煤为主。 就电力行业而言,整理发现。目前被纳入碳交易试点的电力企业并不算多,已经开市的5个碳市场中一共约有139家电力企业,其中北京12家、广东包括新建在内共有85家、上海14家、天津19家以及深圳9家,因为其中北京、上海等地都是靠外部输电,并非本市发电。 “因此,目前国内碳交易中包括了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吴倩表示,事实上这也造成了排放重复计算的问题,导致配额发放过松。由此,发电企业也没有办法准确计算出其实际需要减排的成本。 当然这也会影响碳价的传导,“只有建立全国碳市场时,这个问题才会得到解决”,吴倩表示。 发电企业已开始布局 与全国火力发电厂数量相比,试点碳市场中被纳入的电厂并不算多,加之前期配额量并不从紧,电力企业目前还不会感觉到碳市场的压力。 不过,国家发改委目前已经发出信号正在对建立全国碳市场进行研究,一旦全国碳市场搭建和运营起来后,发电企业则将面临着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会。 因此,“电力企业应该系统性的测算和掌握公司自身的碳排放,包括现有的排放以及未来排放轨迹”, 彭莱建议,“并且从现在开始就需要组织内部的能力建设,为未来做好准备。” 记者了解到,龙头发电企业已开始战略布局。 比如,2013年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与美国环保协会在北京签署了碳交易领域能力建设合作备忘录;华能集团旗下的华能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也在天津开市时做成了首笔生意。(21.世.纪.经.济.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