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入华润创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创业”,00291.HK)旗下商超体系的深圳市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九医药连锁”)最终还是没逃出被出售的命运。2月10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信息显示,无锡惠润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无锡惠润”)与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医药”)拟以892万元的总价出售其分别持有的三九医药连锁93.6047%、6.3953%共计100%股权。在业绩下滑和零售业低迷的双重压力下,持续收购做大规模效应的华润创业正遭遇“增收不增利”的瓶颈期,而此次华润创业商超体系执意转让三九医药连锁无疑是最好的佐证。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华润创业大而不强、“连”而不“锁”的弊端日益凸显。面对持续大幅下滑的净利润,如何做精做强旗下连锁门店成为华润创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九连锁再遭抛售在新医改政策的激烈冲击下,几经内部转手的三九医药连锁最终被迫抛弃。2月10日,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挂牌信息显示,三九医药连锁201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5.6万元、净利润498.57万元、净资产212.55万元。201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48万元、579.34万元,净资产为791.89万元。公司拟转让价格为892万元。资料显示,2011年7月,华润创业旗下深圳华润堂以7296万元的价格从华润医药手中收购三九医药连锁152家连锁药店,三九医药连锁由此纳入了华润万家商超体系。当时华润创业公告亦称,该宗收购将通过大量采购及库存管理与集团的健康护理零售连锁店“VivoPlus”及“华润堂”产生协同效应,并且因三九医药连锁持有可分销受监管药品的药业执照而提升健康护理零售连锁的产品组合。多位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经营不善、前景黯淡,这或许是华润医药及华润创业彻底放弃三九医药连锁的根本原因。其实,从2009年起,整个零售药店业就受到新医改政策的激烈冲击而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相关财报显示,2009年营业额2.69亿元,净利润573.6万元;2010年营业额3.19亿元,净利润513万元。而到2012年,三九医药连锁营业收入仅实现45.6万元,净利润498.57万元。对此,笔者致电华润万家品牌部,该负责人表示并没有收到关于华润创业出让三九医药连锁的消息,目前并入华润万家旗下的药妆业务发展良好,公司也看好药妆业务的发展前景。华润医药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并没有接到相关部门为何要出售三九医药连锁的信息。
零售板块拖后腿虽然华润创业在零售业的排名扶摇直上登上国内排名第二宝座,但净利润持续下滑是不争的事实。华润创业第三季度报显示,截至9月30日,华润创业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额1124.4亿港元,同比增长14.5%;净利润19.38亿港元,同比大跌42.5%。据了解,华润创业主要由华润万家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五丰行有限公司、华润零售(集团)有限公司、华润怡宝食品饮料(深圳)有限公司企业等业务组成。而2013年第三季度业绩净利润下跌,主要占华润创业业绩占比近六成的零售板块净利润大跌拖了后腿。财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在四大核心业务板块中,华润创业的零售业务营业额为718.27亿港元,同比增长13.9%,净利润7.21亿港元,同比下跌67.8%。华润创业方面表示,受各地上调最低工资及行业正常加薪的影响,对集团零售业务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而其食品业务正处于转型期,新业务上属于培养期,未形成规模,盈利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对于三季度业绩下滑的原因,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陈立平博士告诉笔者,华润创业三季度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除了电商的冲击外,还包括国家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影响。
追求营业额惹的祸?不仅仅是行业不景气的原因,而且华润创业持续摊大饼,急速扩张却疏于内部管理的做法,也让华润创业的业绩增长缺乏动力。近些年,华润创业在资金充足的支持下,一直铆足了劲对国内零售企业火速并购,欲做国内零售业领头羊。继2005年斥资20亿港元增资华润万家和苏果超市的股份后,华润创业加速了对内地零售业板块的扩张。随后,2007年3月又收购了天津家世界超市,填补了在西北、东北、中原地区的市场空白,并在天津、西安、兰州等市场取得领先。截至2008年12月,华润万家在全国拥有门店2698家,员工人数超过15万人,当年实现销售638亿元,位居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期间,为保证国内扩张补充资金,2008年年初,通过人民币银行贷款、中长期票据融资券等多种方式,在市场上发行了85亿元的长期债,以及25亿元中期券(分别为10年、15年),同年6月,华润集团还在香港市场上成功获得三年期40亿港元的银团贷款。2009年年初,华润股份在二级市场再次融资50亿港元。再度急速扩张是2009年,华润创业投资30亿元新开约350家新店,其中新增自开门店约300家,包括大卖场、便利店、生鲜超市等多种业态并进。除此之外,华润创业同年还深耕啤酒业。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12月底,华润创业在内地经营约70家啤酒厂。仅2009年啤酒业务已完成收购分别位于安徽省、辽宁省、浙江省、山东省及黑龙江省数家啤酒厂相关的资产。虽然在2011年零售业处于低迷期,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不约而同放缓了在中国的步伐,但华润创业高速收购规划仍未停止。数据显示,华润创业旗下华润万家2011年全年新开门店935家。截止到2013年9月底,华润系零售业务主要由超级市场、中艺Chinese Arts & Crafts、华润堂CRCare、药妆店采活VIVO及
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等业务组成。共经营超过4500间店铺,其中约83%是直接经营,其余则为特许经营。“其实近些年,华润创业门店急速扩张,付出的代价是净利润的陡减。”资深零售专家丁利国对笔者直言,由于华润创业急于借收购扩大规模,从而忽视了对现有店面的管理及深度优化,大而不强,“连”而不“锁”尴尬局面日益凸显。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说,虽然华润创业目前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但如果零售版块再以“增收不增利”的代价换取店面扩张,华润创业持续扩张到最后无疑将陷入发展困境。对此,笔者多次通过深圳华润万家总部联系华润创业,但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华润创业对笔者提出以上问题的相关回复。
并购容易整合难“随着华润创业激进的收购,华润创业内部管理已经不是起初零售板块的思路,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各个零售业态的超市发展还是各自为政,多种利益相互交错,如果要对其进行大而强的整合,难度相当的大。”采访过程中,一位业内人士直言。据了解,华润创业经过8年的收购,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大卖场、综合超市、社区超市、OLE、Vango便利店及社区购物中心等多种总和的零售企业业态。“就是同一类型的业态,也出现多家各自为政的独立运营管理。”查阅华润创业的收购资料发现,资本充足的华润创业多数的收购模式基本上都是整体收购模式,多数强势的企业基本上都签订了收购承诺书,在一定时间内不改变其运营模式及管理团队,无形中让华润创业的后期整合增加了难度。苏果超市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位接近华润创业的业内资深人士告诉笔者,拿2005年增资收购的苏果来说,虽然华润创业收购了苏果超市,但由于当时苏果超市业绩佳,利润好,在签订合同时曾承诺领导层和相关策略不会改变,致使华润万家和苏果超市至今没能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而此后华润创业整体收购的多家利润较好的业态基本上都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对此,一位接近华润创业的业内人士分析说,随着华润创业持续收购,导致规模越做越大,由于急于收购,很难实现对收购后的门店进行系统管理,导致华润创业大而不强,连而不锁。“再加上收购后原有的利益纠葛和多数部门处于人事的更迭期,无疑让华润创业的后期整合面临巨大的挑战。”上述人士分析,特别是国资与外资、国资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整合,更让华润创业头痛。而近期变相整合乐购中国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从双方成立的新公司来看,华润创业与乐购中国之间的股份是8∶2的股权结构,华润创业更具优势,这就决定了乐购中国企业文化、薪资更靠近华润创业一些,正因为这样,华润创业不得不面临整合难的问题。大而不强的华润创业到底如何整合,或将左右华润创业的未来发展之路。(中国经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