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十年IPO路一波三折 股改过程被质疑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海天味业十年IPO路一波三折 股改过程被质疑

加入日期:2014-2-13 10:50:00

运作多年后,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天味业)成功登陆A股。

2014年2月11日,海天味业(603288)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公司发行价格为每股51.25元,募集资金总额为38.36亿元,其中公司公开发行新股的募集资金总额为19.2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海天味业刚一上市就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首日交易收报66.41元,收涨29.58%,市值直逼500亿元,其中27名自然人所持股票市值超过1亿元,因此跻身亿万富翁行列。海天味业“盛宴”背后还有怎样的隐忧?

董事长身价过百亿

刚刚上市交易,海天味业在2月11日上午大涨44%,触发上交所相关规定而被临时停牌,随后又于当日14时55分起恢复交易。那么,被称为中国“调味第一股”的海天味业因何受资本热捧?

“登陆资本市场首日股价上涨幅度过大而被暂停交易的新股较多,海天味业仅是其中一个。”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向健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长时间暂停IPO、1月份才开闸的缘故,资本市场中的资金对于新股的钟情程度较高,因此新股上涨幅度较高;上海证券交易所干预股价主要在于遏制新股被恶炒的可能性,旨在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据悉,海天味业本次股票发行数量为7485万股,其中公司公开发行的新股3750万股,公司股东公开发售的股份3735万股,发行价格为51.25元/股。

海天味业董事长兼总裁庞康直接持股7178万股,通过海天集团间接持股13331万股,总计持股2.05亿股,占本次发行后总股本的27.4%。以2月11日当天收盘价每股66.41元计算,庞康身价已经达到136亿元左右,足以跻身2013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百强之内。

对于庞康本人,一位海天味业的离职员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评价称,庞康为人异常低调,很少在媒体上抛头露面,其管理风格很强悍和严格,对工作要求很严谨,是个完美主义者,其在海天味业内部威望很高,但是其对员工还算平易近人。

根据海天味业第二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董事会预计公司2013年度的净利润为15.8亿到16.2亿元,较2012年净利润增长约30%到35%;2013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5.2亿到15.6亿元,较201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增长约26%到30%。随着海天味业的上市,调味品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对此,有不愿署名的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调味品行业已呈现高度竞争格局,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且这种格局未来将持续存在,随着海天味业登陆资本市场,将加快调味品行业洗牌的速度。

国企私有化后遗症

公开资料显示,海天味业位于中国传统调味产业的发祥地广东省佛山市,建国前后,不少酱园的产品还直接外销港澳。

公私合营时期的1955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新组建的厂命名为“海天酱油厂”。上世纪90年代,海天食品公司在佛山市政府的指导下进行了股份制改造,海天食品公司职工购买了海天食品公司70%的经营性净资产,1995年8月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海天味业又经过多轮股改,逐步清退职工股。在2008年10月13日至2008年10月15日期间,海天集团分别与807名职工股东签署股权回购协议,回购807名职工股东拥有的海天集团股权。该次股改完成后,海天集团注册资本减少至26922250元,股东人数减少至58人,通过8名登记股东持有海天集团的全部股权。

“改制调动了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海天味业的发展。”海天味业一位不愿署名的离职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海天味业原先是个老国有企业,这家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历经很多轮,第一次的改制是在1994年,当时的改制方案是全体员工持股,目前的实际控制人是58名管理层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早在2003年前后就有意登陆资本市场。由于上市名额限制,海天曾在2008年被传出欲借壳佛塑股份的消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也都不了了之。

2012年3月,海天味业启动上市计划。随后便有报道称,“这家公司高层被指利用各种手段,将本属于国家和集体的财产据为己有,其从1994年以来进行了十几次股权和注册资本等变动,由一家国有企业变为集体企业再变为私有企业,高管们迅速增加财富的过程,被原始股东质疑是通过侵吞国有资产和职工股权实现的。”

“如果不改制海天今天也发展不到现在的规模,其实国有企业改制不仅海天味业一家如此,像双汇集团等很多企业也是这样,这是中国特色。”上述海天味业离职管理层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当时是国家主动撤出调味品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2006年海天味业第二次大规模改制时,当时海天味业的管理层以将近20元每股的价格从普通员工手里购买股份,这个过程是强行要求职工退出企业股权,有些员工就不愿意出售股份,这就出现了“钉子户”。

此前,就有媒体指出,“海天股份的迅速发展过程,可以说是股权向极少数股东手中集中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不停地向少数人配股、回购大部分原始股东的过程,同时伴随着不停地成立、注销新公司将部分股权倒来倒去的过程。”

不过,海天味业董秘吴欣接受本报记者电话咨询上述情况时表示,一直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随后,吴欣让本报记者把有关问题发到她提供的邮箱,截至本报截稿时,尚未作出回应。

调味品“三国”杀

随着海天味业的上市,调味品行业的大战不可避免。

据本报记者了解,海天味业上市当天,开盘报61.5元,开盘大涨20%,不过,同属调味品行业的加加食品(002650)则出现下跌,截至13点54分,加加食品跌6.62%,报于19.76元,成交1.28亿元,显示出新股上市对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冲击。

对此,调味品业资深营销专家陈小龙分析认为,这显示出资本市场对整个调味品行业和海天味业的看好,而加加食品是海天的直接竞争对手,海天继续做大之后,就会抢加加的市场,资本市场一些原来投资加加食品的资金现在则转投到海天公司了,加加股价的下跌也在预料之中。

除了加加食品之外,香港李锦记公司也是海天味业的直接竞争对手。据悉,从2007年开始,一向定位高端市场的调味品巨头李锦记开始转向大众化市场。与此同时,从2011 年开始,李锦记还大力开发零售渠道。

据本报记者了解,近年来,我国调味品产业的增长率每年都在10%以上。中国调味品产业整体销售收入已经从2003年的380亿元人民币,发展到2007年的1300亿元,2012年超过2300亿元,调味品已经成为中国食品行业中增速最快的门类之一。

目前,海天味业是市场份额最大的调味品企业,其中低端和高端均有涉及,但是其软肋还是存在的。

对此,一位不愿署名的行业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海天味业的高端产品一直都是软肋,不如李锦记做得好;此外,不管是高端还是低端领域,海天味业对新品的开发和推广策划能力都很弱,这些方面都需要他们继续克服和提升。

(华夏时报)

编辑: 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