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沈阳用工市场便呈现供需两旺态势。2月10日,记者在鲁园等用工市场看到,用人单位已经开始抢人,大学生加入求职者行列。
昨天,沈阳最低气温-18℃。但鲁园劳动力市场非常热闹。时不时有西装革履的人从面包车下来,拿着贴满招聘职位的展板在风中招呼着,吸引务工者驻足查看。大东区一家饭店的负责人潘云鹏告诉记者,他的店里八成以上的员工都是外地人,虽然给出3倍的加班费,但多数员工还是选择回老家过年,这些人当中估计有1/3年后就不来上班了。去年,潘云鹏正月十五到务工市场招聘,很多同行都来抢人,他没有招到很合适的人选。今年,他早早来“抢”员工。
据了解,除了高薪酬“筹码”外,招聘企业还推出了很多人性化的福利,如带薪休假、报销探亲路费以及提供夫妻宿舍等等。“现在的农民工很多都是80后,除了看重薪酬,还很看重生活环境和生存尊严,在福利待遇上进行调整,可以让这些年轻人感受到被尊重,有归属感。”一家企业老板如是说。
在昨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了很多大学生求职者。小雯便是其中一位。她前年从沈阳某大学毕业后,在太原街一家私人小公司做文员,每月工资3000元。“看着不少,但除去租房等生活成本,一个月所剩无几。现在想得很简单,如果能找个保姆的活最好了,实在不行,就聘个厂子啥的,到手工资2000多元还包吃住,这笔钱相当于净得。”
对于小雯的想法,社会学者刘元认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低就”应该习以为常。他建议,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要消除“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思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干一行、爱一行”的就业观念。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鼓励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刘元认为,大学生进入传统服务行业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并非人才浪费。同样干一种工作,文化素质高的大学生能够做得更出色。现在,家政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细分化,市场对保姆的需求已不仅是打扫卫生、做饭、看孩子,还涉及理财、育婴、开车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这些工作普通保姆往往无法胜任,大学生保姆则更能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优势。(本报记者 于海)
作者:于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