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菜园子”为何吃菜难——透视海南高菜价背后的“怪圈”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坐拥“菜园子”为何吃菜难——透视海南高菜价背后的“怪圈”

加入日期:2014-2-10 16:23:57

  新华网海口2月10日电(记者郭信峰 赵叶苹)“收入是岛外居民的一半,但菜价竟比人家贵出一倍。”基本物价过高再次成为今年海南两会的关注焦点。部分海南政协委员说,尽管海南因气温因素,坐拥“菜园子”,但“台风天气菜价高、农民种菜不赚钱、市民吃菜贵、流通环节微利”严重拉低了这个国际旅游岛上居民的幸福指数。

  吃菜看“天色”:菜价堪比肉价

  海南基本物价名列全国前茅,尤其是海口、三亚更是居高不下,不少海南民众和来海南度假的“候鸟”抱怨岛内生活压力太大。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深入推进,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多,“高物价”问题日益凸显。

  “去超市买菜吓我一大跳,绿叶菜的价格最少也在4.5元/斤,以为超市贵又跑去附近的菜市场,价格也不便宜。”已在海南置业、今年在海南过冬的北京李女士说,相对北京春节期间蔬菜的物美价廉,海南菜价至少高出一倍。

  海南省政协委员蒋会成说,受夏秋季气温高、台风多不利于蔬菜种植影响,海南淡季50%以上的瓜菜需要依赖岛外。每年进入4月,海南菜难种、产量低,叶类菜的露天种植亩产普遍在1300斤左右,较旺季生产要减少40%多。特别是去年受“天兔”“蝴蝶”等台风影响,蔬菜零售价格普遍偏高,部分叶菜价格高达8元/斤,一些市县蔬菜价格持续高位,市民感叹菜价堪比肉价。

  即使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的蔬菜生产旺季,海南又常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蔬菜生长缓慢,上市时间推迟,菜价也会走高。去年12月至今年1月上旬,由于遭遇持续近30天低温阴雨天气,岛内一些农贸市场的叶类菜价就出现异常上涨,直到1月中旬天气转暖,菜价才有所回落。

  “菜篮子”建设软肋:基础设施差、自给率偏低、成本居高不下

  与山东、湖北相比,海南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大部分蔬菜基地种植以露天为主,采用大棚种植所占比例很小,排水灌溉等设施也相对简陋,喷灌、抽水机等缺乏,加上一些基地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抗灾能力弱,一旦遇上暴雨、台风等灾害,待采摘的蔬菜只能烂在地里。

  “这严重影响了岛内蔬菜的自给率。”民建海南省委参政议政委员会副主任李爱国说,海南夏秋季蔬菜自给率仅为40%左右,大多数蔬菜品种均需从广西和云南等地调入。

  由于商品进出海南只能靠海运或空运,外地菜进岛费用居高不下。记者了解到,岛外购进蔬菜一般要经历生产者、中间商贩、批发市场、二级批发、零售市场五个环节。每公斤蔬菜从昆明、南宁运到海口的费用分别为0.54元和0.5元,从昆明运到三亚的费用为0.6元。加上岛内物流成本、人工搬卸费、途中损耗、市场摊位费等,岛外蔬菜进岛后的零售价格一般是收购价格的3倍到5倍。

  即使是本地蔬菜从田头到餐桌也要经历三四个环节,价格层层加码。海口市世贸菜市场菜贩黄业才说,自己每天都从海口南北蔬菜市场的运销商批发蔬菜,扣除摊位费等成本,他们至少要比批发价高出50%才有钱赚,进价2元/斤的蔬菜得卖3元/斤,而在他零售之前,蔬菜至少已被倒手两次以上。

  委员建议:让居民拎得起“菜篮子”

  民革海南省委会在建议案中指出,海南冬季瓜菜是列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地方性作物品种,种植反季节瓜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较突出,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发展冬季瓜菜生产投入多,忽视了海南人民自己的“菜篮子”建设,要抓紧弥补对常年“菜篮子”建设欠账。

  海南省人大代表李劲松对记者说,要确保海南群众坐守“菜园子”吃得起菜,加大对常年蔬菜基地建设的投入至关重要。去年9月,台风“海燕”袭击三亚,全市蔬菜供应告急,却有一块常年蔬菜基地第二天就正常供菜,主要因为这块地建设标准高,抗灾能力强。“如能建设更多这样的菜园子,老百姓就不用担心一刮台风就吃不起菜了。”李劲松说。

  代表委员认为,近年来应势而生的农业电商为海南压缩蔬菜流通成本提供了新途径。记者从海南惠农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该公司目前已建成常年蔬菜基地配送中心2个,网上“菜篮子”智能配送柜已进入省内39个社区,对接10000多户市民的餐桌。

  民革海南省委会副主委房方建议,在发展农业电商的同时,还要加大大中型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力度。目前海南70%以上份额的鲜活农产品是通过批发环节进入流通市场,加大对批发市场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对海南农产品流通和价格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部分政协委员建议,除了继续贯彻、落实对运输鲜活农产品进出岛车辆免征车辆通行附加费、港口建设费和实行优惠过海费政策之外,还应考虑将通过空运进出岛的鲜活农产品运输也列入价格补贴范围。

  作者:郭信峰 赵叶苹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