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康制药定增20亿 强攻淀粉植物胶囊市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尔康制药定增20亿 强攻淀粉植物胶囊市场

加入日期:2014-12-5 4:01:33

  本报记者 陈红霞 武汉报道

  停牌一个多月后,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尔康制药”,300267.SZ)12月3日复牌,并对外公开筹备已久的定增计划。公司公告称,拟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帅放文、彭杏妮、夏哲和泰达宏利基金管理有限公司4名定增者增发股份5.8亿股,募集不超过20亿元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这笔募集资金计划用于开展“年产 1000 亿粒淀粉植物空心胶囊与年产 300亿粒淀粉植物软胶囊”项目,这一项目预计总投资额25.03亿元。

  这意味着这家国内医药辅料生产能力最强的制药企业,在淀粉植物胶囊业务上正进入量产阶段。公司董秘罗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淀粉植物胶囊的研发经过了前期的准备,其相关指标均通过各项研究,目前,公司在原料、技术、市场等方面已经搭建好了完整的产业链,募投项目将实现公司的产能释放。”

  搭建完整产业链

  自去年“毒胶囊”事件爆发后,尔康制药加快布局淀粉植物胶囊业务。

  公司公布的资料显示,自去年7月份后,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湖南尔康(香港)公司投资2亿元,在柬埔寨兴建18万吨木薯淀粉项目,随后再度斥资 2129.61 万元增持中山凯博斯公司,对后者股份占比达到69.98%。今年9月份,经过研发后的淀粉胶囊成品正式亮相新加坡第 10 届杜塞尔多夫医疗展,并通过 HALAL 认证以及拥有自主专利权,在东南亚市场亮相。

  “至此,尔康制药已掌握了淀粉植物胶囊从前端原料到核心工艺的整体产业链条,解决了其原料、技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问题。”罗琅坦言,公司下一步的计划推进其量产。对于这项新技术,尔康制药在公告中表示,其原料来自天然植物淀粉,加工过程清洁,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另外。淀粉植物胶囊具有分子结构稳定、无交联反应、保质期长、含水量低的特点,其无转基因成分、无农药残留、不含防腐剂、 不用环氧乙烷消毒等优点也使得淀粉植物胶囊更安全环保。

  在经历过国内“毒胶囊”事件后,国际市场上, 诸多企业开始在非明胶产品上下功夫。到目前为止,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先后研发出羟甲基纤维素胶囊、海藻多糖胶囊、 普鲁兰多糖胶囊等产品,并开始在胶囊剂型产品上应用,在市场上被视为更为绿色环保的新品。而尔康制药的淀粉植物胶囊也在此背景下加速布局,并被业界解读具备成本更低、准入门槛不高等优势。

  罗琅则坦言,市场上对淀粉植物胶囊的技术和成本等各方面,目前来说略有误读。事实上,淀粉植物胶囊的技术壁垒较高,无论是从技术来源、生产工艺、原材料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完整的技术,而其成本方面也并没有市场所推测的那么低,尔康制药的淀粉胶囊产品事实上更多的是通过柬埔寨的工厂,对原材料方面有完全的把控能力,可保证充足的供应,但其成本并没有市场上那么低。从药效来看,其代谢、吸收等各项参数均能达到明胶产品的要求,而在市场方面,也能应用到明胶产品所应用的绝大部分范围。“目前,所有的研发、生产、销售我们都有十足的把握,才决定予以量产。”

  “在国内,尔康制药的淀粉植物胶囊研发尚属首例。”一位医药分析人士坦言,目前这块市场尚在萌芽,但胶囊产品的应用需要考虑到其与药品的协调、药效、人体吸收状况、是否有缓释技术等指标,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大都是理论上的可行性,其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看今后的应用。

  先从国外市场布局

  对于淀粉胶囊市场,尔康制药信心很足。公司提供的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 年全球明胶的总产量约为 33.9 万吨。在明胶的主要应用领域中,药用明胶的比重约为 30%左右,另据明胶胶囊产量占所有类型胶囊的 95%计算,则 2011 年全球胶囊的总产量约为 1.28万亿粒。按年均复合增长率 3.51%的保守计算,预计2014年全球胶囊总产量达到 1.4万亿粒以上。

  而尔康制药全资子公司粤尔康及中山凯博思已完成在美国 FDA 注册,并获得IFANCA(The Islamic Food and Nutrition Council of America)颁发的清真认证和 KOF-K(KOF-KKOSHERSUPERVISION)的犹太洁食等认证。公司方面称,“目前,全球大约拥有 16 亿的穆斯林、10亿的印度教徒和犹太人及不断增长的素食主义者,这些群体或因宗教信仰、或因生活习惯将倾向使用淀粉植物胶囊。”

  而在常规市场上,罗琅称,“成品药中,胶囊剂型产品占比9%,而中药产品中,胶囊剂型产品占比12%,尔康制药研发的淀粉植物胶囊大部分都可以应用”。公司对这一项目的盈利指标分析则为,项目建设达产后,年销售收入约为38.4亿元,净利润13.01 亿元,投资净利润率(年平均)51.97%。

  不过,是否能如期达到上述盈利指标,仍有一定风险。另一分析人士指出,后期进行批量化生产阶段后,其成本管控、技术的稳定性等还需观察,而市场接受度也不一定十分乐观。公司方面在对这一项目的风险提示中也坦言,在市场推广方面仍存在能否在较短时间内替代传统产品、能否充分消化产能的风险。罗琅还透露,针对下一步的市场开拓,公司已确定“先国外市场再国内市场”的销售策略,目前,公司已与业内厂商和经销商开始洽谈,待项目正式投产后,分批释放产能。

  作者:陈红霞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