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布宜诺斯艾利斯12月3日电(记者叶书宏 赵燕燕)刚刚结束的乌拉圭大选中,执政党广泛阵线候选人巴斯克斯以领先对手约12%的优势获胜,开启了左翼政党在这个南美国家的第三个任期。不久前玻利维亚和巴西大选中,同属左翼阵营的莫拉莱斯和罗塞夫顺利过关,南美国家政治左翼占优的格局得以延续。
10月12日举行的玻利维亚大选中,莫拉莱斯以61.36%的支持率获胜,以领先其对手37个百分点的优势开始其第三个总统任期。与此同时,莫拉莱斯所在政党还获得议会三分之二的多数席位。这意味着,未来他将毫无阻力地推行其社会经济改革。
看看玻利维亚近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就不难理解莫拉莱斯高支持率的由来:去年玻利维亚以6.8%的经济增长率傲视拉美诸国,今年尽管面临不利的外部环境,经济增长预期依然高达5.2%。此外,根据联合国拉美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的数据,过去8年中,这个安第斯国家贫困率从60%减至40%。
分析人士指出,莫拉莱斯的获胜,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反对派的分裂,更重要的是,这位印第安人总统兼顾社会政策的同时,在经济治理中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采取了更加务实的中间立场。这一立场甚至帮助他在反对派集中的圣克鲁斯省选区获得了多数支持。
巴西大选中,罗塞夫成功连任,低收入阶层和过去依靠社会政策摆脱贫困的数千万巴西人成为执政党的重要票仓。然而,罗塞夫此次获胜优势仅为3%,且选举中支持率大幅波动,所幸最终涉险过关。胶着的选情表明,社会福利政策对巴西“新中产”的政治边际效用正在减弱,他们对执政党劳工党并非完全满意。
乌拉圭选举结果可谓众望所归。过去8年,这个南美小国在巴斯克斯所属的广泛阵线的带领下保持了平均5.5%的经济增速,贫困人口急剧下降,同时较为完善的分配体系造就了60%的中产阶层。巴斯克斯的获胜,代表了多数选民希望延续当前社会经济政策的愿望。
过去一年,拉美地区共举行了8次大选,包括智利、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巴拿马、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巴西和乌拉圭,其中除了哥伦比亚和巴拿马依然是中右政党获胜外,左翼执政党赢得了6场大选。可以说,拉美政坛左翼占优的局面并未改变。
今年拉美选情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在执政党谋求连任的国家,除了玻利维亚,其他举行大选的国家都因候选人选票未过半数而进行第二轮选举。这意味着,传统执政党击败反对党并非易事,两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诉求份额出现调整,要求变革的声音正在增强。
巴西选情反映了这一寻求变革的声音。劳工党在其执政的12年间通过扶贫政策使得4000万人脱贫、近3000万人进入中产阶层,这些被称作“脆弱的中产”对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有着更高的变革诉求,同时又担心改变现状可能带来的政策风险,最终他们选择了“延续中的变革”。选情摇摆则反映了这一民意的波动。
拉美地区贫困人口依然占相当比重,这一特点决定了,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就业率、实际工资增长、生活消费水平、特别是社会福利计划这些民生指标依然在大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巴西大选中,尽管国家经济面临低增长和高通胀压力,但并未伤及就业和消费,这使得罗塞夫仍获得多数选民支持。
过去10年,大宗原材料价格高企,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拉美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被认为是“黄金十年”。极大改善的财政收支为大规模社会福利政策创造了条件,这期间拉美地区脱贫人口高达6000万,同时也催生了广泛的中产阶层。从选情反馈看,这一社会转型正在对拉美社会和政治选举格局产生深刻的影响。
此外,国际经济环境变动特别是贸易和低利率环境的改变,正在对拉美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造成压力,这可能迫使左翼执政党对现有社会经济政策做出新调整。正如罗塞夫获胜后所说:“历史机遇在改变,国家在改变,经济发展的内外部条件也在改变,我们必须适应新的要求并做出回应。”
作者:叶书宏 赵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