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2月26日电 题:新型研发机构力促“世界工厂”东莞转型“创新之城”
新华社记者孙飞
轻量化电动中巴车、全自动电脑编织机、精密电火花加工装备……广东东莞新型研发机构研发的高新科技产品,在东莞从“世界工厂”到“创新之城”的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东莞大朗镇是全球最大的毛衣加工集散基地,最多时大朗的传统织机有将近50万台,但其效率比较低,对人工的要求也比较高。华中科技大学东莞制造工程研究院为大朗镇带来了新变化。
工研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工研院研发的自动化装备价格比国外同样功能的机器便宜数倍,大朗用不到5万台的数字织机就“已经超过原来50万台传统织机的产能”。
诸如这样既技术先进、又能产业化推广的科技创新案例在东莞并不鲜见。观察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体制机制灵活的新型研发机构,较为成功地解决了科技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的难题。
所谓新型研发机构,是指以多主体的方式投资、多样化的模式组建、企业化的机制运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主要从事研发及其相关活动,投管分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新型法人组织。
传统高校一般比较重视基础研究和学术水平,但科研成果往往停留在单元技术或者原型样机层面,可以称之为“青苹果”,好看不好吃。“我们开展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取得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而是为了得到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本地转化的产业成果。”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说。
如何从“高冷”的“青苹果”科研成果,转化为“接地气”的“红苹果”产业成果?“世界工厂”东莞的制造业禀赋被认为是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沃土”。
以一款广交会上倍受青睐的高科技智能机器人产品“易步车”为例,这一产品是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的一项科研成果,工研院为这个项目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科研团队。
2010年,经过近两年的反复攻关,“青苹果”终于成熟了。一位希望从传统模具行业转型的东莞老板看中了这个项目,出资500万和工研院一起成立了易步机器人公司。易步车2011年开始量产,至今已形成3亿元以上产值,产品已在全球80多个国家发售,并被国际政要、全球知名艺人、顶级跑车厂商所使用。
同时,新型研发机构具备的体制机制优势也被认为是“青苹果”转化为“红苹果”的重要因素。“工研院的体制机制特色可以概括为三无、三有,即无级别、无编制、无运行费,但是有政府支持、有市场盈利能力、有激励机制。”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邵新宇说。
事实上,“事业单位”性质采取“企业化运作”的运营方式,既保障了科技平台的公益性,也减少了政府固定运行费负担,提高了面对市场竞争的决策灵活性。
目前,东莞已经与国内高校院所合作组建了中科院云计算育成中心、北大光电研究所、清华创新中心等21家新型研发机构;这些研发机构还组建了1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验中心的分支机构等;达成约1500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其中约70%以上的项目顺利实现产业化。
如今,新型研发机构已令东莞各个镇街“尝到了甜头”。“我们将不断深化与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等单位的合作,建好虎门服装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谈及2015年的工作思路时,有“中国服装第一镇”之称的虎门镇镇长曲洪淇说。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