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福州12月13日电(记者陈弘毅、刘姝君、王成)初冬的闽中大地绿水蜿蜒,群山叠翠。
三明曾是福建省工业重镇,近年来,随着钢铁、化工等产业竞争优势下降,转型阵痛随之而来。如今,一度迷茫的三明大胆推进交通、观念与产业升级,迎来了一场崭新的蜕变。
交通:从内陆到通衢
不到200公里—三明与海的距离。但这个距离却曾经遥远,从地理到心理。
交通的滞后,让三明成了“沿海的山区”。“曾有很多来考察选址的企业都被三明的交通状况和物流成本吓跑了。”三明市经贸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3年9月,纵贯江西、福建两省的向莆铁路通车,贯通了三明12个县市中的5个,三明由“沿海的内陆”转身成为“通衢”。
三明市委书记邓本元说:“向莆铁路带来的不仅是交通时间的压缩,更消融了与沿海长期形成的心理距离,观念落差。”
交通的破局,带来的是三明区位优势的悄然变化。“以往只布局沿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正转战这里。”沙县县委书记袁洪超对此有着最直观的体会。
中节能海西(三明)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军说:“三明原本就有生态、自然资源优势,越来越好的交通条件让我们相信选择这里是正确的。”
观念:敢闯善为、用活资源
虽然地处山区,三明人却创造了全国领先的“林改”“医改”等改革品牌,这与三明人主动转变观念、敢闯善为的精神密不可分。
曾经的三明,守着浩瀚林海,却因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乱砍滥伐等原因,没有享受到“绿色”红利。
作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先行区,三明率先推动森林资源资本化,搭建森林资源规范流转平台,成立林权收储中心,建成全国首家林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尝到了林改“奶酪”的甜头。
去年,三明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66亿元、比增12%,是全市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
医疗体制改革被专家称为“世界性难题”。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三明,由于退休人员比重较高,医保基金收支一度严重失衡。
2012年初,三明正式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和药品限价采购改革,医保报销向基层倾斜,在全国首创医院院长、医生年薪制……
经过两年多的医改实践,医务人员薪酬收入实现合理增长,老百姓看病费用逐步减少,医保基金亏损局面也得以扭转。
“三明医改的核心就是转变观念,向改革要红利。”三明医改协调小组组长詹积富说。
产业:向“轻富美”升级
交通便利,观念先行,使产业升级水到渠成,三明从过去“傻大笨”的重工业摇身一变,成为今天的“轻富美”产业。
走进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公司,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有序运转,一辆辆设计新颖、性能优越的整车正在被组装。据总经理吴佳雨介绍,公司今年拿到了德国首批出口订单100台,过硬的技术得到了“汽车王国”的认可。
以技术革新打造三明“智造”新优势,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带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三明产业升级的“指南针”。
“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三明将“绿色”视为发展的金字招牌,产业与生态相结合正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
在三明永安“竹天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展厅中陈列着罗启松、何华一等国内外知名竹刻大师精心雕琢的竹家具、竹工艺品,价格虽高却不乏买家,从简单的林木采伐到高附加值的文创产品,使数以万计的林农受惠。
“如今,绿色成为三明的底色,生态成为三明的本色。”邓本元表示,三明正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观赏苗木、森林食品等新兴产业,促进产业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作者:陈弘毅 刘姝君 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