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沪深两市放出12665亿元天量暴跌,这无疑是对融资加杠杆的投资者进行的一次风险警示教育。笔者认为,任何时候投资者都应对市场存有敬畏之心,尤其要防范融资加杠杆中的风险。
今年A股市场在持续多年下跌之后迎来“快牛”行情,融资业务成为推动股市上涨的重要力量,投资者融资买入余额呈现跳跃式增长态势。截至12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9080亿元,接近当时A股市值的3%(美国两融规模稳定在市值水平的2%)。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美国1929年股灾之前,投资者大举融资买入,有些银行甚至规定,只要股票升值5%,就允许投资者用升值的部分再次抵押,以循环贷款方式向股市投钱。由于银行利率调高等原因,暴涨之后的美股步入下降轨道,此时融资风险显露无遗,证券公司追加抵押金、客户抛售、股价下跌,形成恶性暴跌循环,许多人失去所有财产之后仍欠银行大量贷款。
A股市场两融业务风险更不可忽视。随着股市暴涨,极具跟风精神和动物精神的A股投资者羊群效应更为明显。一些投资者将风险抛之脑后,拼命加杠杆以图放大盈利。按交易所规则,投资者也可将融资融券交易浮盈作为保证金继续融资买入。但世上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A股一旦转入下跌趋势,融资买入的投资者就会消除杠杆、偿还融资。在去杠杆泡沫的同时,市场主体卖出获利了结等,加上其他正常股票供给也在释放,由此市场就会在短期内释放大量股票供给,从而导致买卖力量的极度不平衡,股市由此出现断崖式下跌。
股市换手极度火爆、融资交易过度发展,也让A股利益分配可能进入更加不公局面。最近券商股持续暴涨,市场炒作逻辑就是,股市成交火爆、融资业务突飞猛进,券商是最大受益者。不管投资者输赢如何,券商固定收取手续费和借贷利息,稳赚不赔,股市成交越火爆、赚得越多。但从投资者方面来讲,如果股市延续目前的日换手率,投资者每年支付的交易费用将超过2000亿元;如果维持目前的融资余额规模,每年投资者仅支付给券商的融资利息将近800亿元。投资者在之前印花税、手续费等负担基础上,将增加一个新的、巨大的融资利息负担,由此投资者群体更容易陷入负和游戏怪圈。
为防范两融业务带来的风险,笔者认为:
首先,投资者对市场要永存敬畏之心。影响股市涨跌的因素可以说无穷多,不确定性极强,连续涨10天也不能就此确定第11天肯定涨。可以肯定的是,股价涨得越高,风险肯定越大,这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投资股票,应该先看看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始终绷紧风险控制这根弦,避免盲目乐观情绪。让股市持续上涨冲昏头脑、甚至滥用杠杆,认为自己可以参透市场,那么市场很可能会让人吃点苦头。
其次,券商要严格遵守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在向客户融资、融券前,应了解客户的身份、财产与收入状况、证券投资经验和风险偏好,对交易时间不足半年、缺乏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者,证券公司不得向其融资、融券。目前一些证券公司为了拓展两融业务,对投资者门槛设置得比较低,缺少对投资者风险能力的把握、有的投资者股票开户没满半年也让其开立两融账户。证券公司应该严格遵守上述有关规定,不能只图自己赚钱劝诱不合要求的客户进行两融业务,无视投资者面临的巨大风险,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风险或不稳定因素。
其三,应该对两融业务设定总额度限制。按规定,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则暂停其融资买入。为确保起步阶段的A股两融业务健康发展,借鉴上述规定,不妨规定股市总的融资余额不得超过市值3%,达此指标次日则暂停投资者融资买入。规定每家证券公司拥有的额度与其净资产相关。
其四,进一步推动治市改革。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股市不健康、上市公司治理不佳,各种杠杆的推出,就可能放大这些风险。推动上市公司治理制度改革、分红改革等,这些工作应该加大力度、不能松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