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市资金远未到“天花板”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入市资金远未到“天花板”

加入日期:2014-11-30 13:17:51

  局已布,势已成,浩浩荡荡自向前。今年以来,股市节节攀升,赚钱效应逐渐显现,对外,吸引力越来越大,对内,成交额屡屡刷新“天量”纪录,譬如周一,沪深两市刚刚创出成交天量5844亿元,但仅到周四就迅速刷新为6185亿元,周五又改写至7105亿元,股谚云“天量之后有天价”,而当下,“天量”之后是否还有“天量”?场外资金入市的长期潜力又有多大,“天花板”是否已到?

  天量

  “天量”之后还会有“天量”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今年以来股市成交额屡屡刷新“天量”纪录,本周一,沪深创出成交天量5844亿元,但仅到周四就迅速刷新为6185亿元,你如何看待这种天量?未来的峰值大概能达到多少?

  刘云峰:大盘能有如此天量,与市场资金宽松有很大的关系,“4万亿”之后2009年曾出现流动性泛滥,之后管理层开始收紧资金面,去年年中还发生了“钱荒”,使得“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大秀了一把。而今年,尤其是今年后半年资金面一直保持着宽松。这是“天量”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加上房价预期的改变、银行利率的走低、相对较低的A股估值等原因使得大量资金进入股市。虽然人们常说“天量”有天价,的确,往往高点都常伴随着“天量”,但在“天量”真正出现之前,人们往往不会知道什么量才是“天量”,如果仅仅因为比之前的量大,就被称为“天量”,那就会看到“天量”之后还会有“天量”。如果仔细观察大盘的每一波上涨行情,都会发现,每一次突破都会伴随成交量的放大,如果突破而没有成交量的配合或者成交量难以为继,往往就离顶不远了。虽然我们无法判断本波行情天量的峰值是多少以及当前的量是不是峰值,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从技术上看带量突破一般都会是有效突破,这次符合这一特征,后市即便大盘短时间量能无法突破,但高点却极可能继续被突破。

  李泓灏:沪深两市在“六连阳”的强势背景下迅速刷新 “天量”,一方面,说明大盘的连续逼空使得多空双方对于市场的短线走势开始出现分歧,多方资金短期消耗较大,部分短线获利盘选择兑现,股指短期的震荡也将随之加剧;另外一方面,更说明了随着指数和个股的不断上涨,市场火爆的赚钱效应在不断发酵,源源不断的场外资金正在逐步被吸引到股市中来。个人认为,目前A股市场的活力已被完全激活,未来一段时间沪市3000亿、两市6000亿以上的量级将成为“新常态”,“天量”还将被不断刷新。数据上看,目前A股活跃账户数占比达9%,随着行情的走高,将有更多的账户被激活,以目前的量能看,活跃账户数翻一倍,量能就有望达万亿级;长期来看,随着房地产行业长周期拐点来临、降息周期的到来、理财产品收益不断下降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房市、理财产品、居民存款、外资等各类资金将不断涌入股市,未来峰值达到万亿级完全有理由实现。

  银行

  银行资金搬家趋势已初成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随着股市转暖,以及央行突然降息,银行内资金也开始躁动起来,有消息称理财产品资金和现金存款正逐步流向股市,对于银行内资金悄然搬家,你预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短中长期节奏?影响有多大?

  刘云峰:银行的存款余额当前确实是在下降的,流出方向是多样的,股市很可能是其中之一,预计这部分在银行存款下降部分的占比并不会很高,但是银行的存款规模有百万亿之巨,哪怕是千分之一也有1000亿,这对于股市还是有影响力的。可以肯定股市的走高,还会继续吸引银行存款进入股市,但对于银行而言,对其总规模影响甚少。短期来看,降息对银行存款有一定的影响,但预期影响不大,因为存款利率允许上浮,如果银行用足上浮区间等于和降息前是一样的,银行会根据存款稳定性的变化而考虑是否用满上浮区间;中长期来看,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大趋势,参照上世纪70-80年代的美国,这会影响到存款资金的稳定性,甚至导致银行存款的持续下滑,但是银行会采取其他负债形式来弥补存款资金的下滑,从而使银行总的资金盘保持稳定,近年来流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是其中之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出现,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会使资金在各金融机构间保持动态平衡,当然银行仍会是最大的。

  李泓灏:数据上看,从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减少1866亿元同比少减2161亿元、理财产品销量和收益不断下降以及A股新开户数、结算资金不断创出新高可以看出,银行资金搬家这种转移趋势短期已经形成。中长期来看,一方面在无风险利率持续下行和降息周期已经来临的背景下,未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持续下行,银行存款对于居民的吸引力也将不断减弱;另外一方面随着A股市场赚钱效应的扩散,资金的逐利效应必然使得大量银行资金流向股票市场。目前我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均超过10万亿,居民存款约45万亿,而A股市场总市值不足30万亿元,可以预期,大量社会资金将涌入股票市场,这将构成了A股市场走好的最大动力。

  两融

  两融规模仍有翻番潜力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目前融资融券余额仍在快速增长,已经达到8000亿元数量级,其对行情的助推作用令人瞩目,你认为两融规模的潜力还有多大?何时会达到一个阶段性的峰值?

  李泓灏:两融规模的潜力仍然很大,这是由客户的交易习惯决定的。一般情况下,只要行情具有明显的单边多头特征,融资余额会快速增长,近期的行情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因为单边行情具有自我膨胀的特性,资产浮盈之后可以借入更多的资金。就数量级而言,两融规模超出1万亿元,相信2015年就可以看到。至于何时达到阶段性的峰值,一定是在本轮上涨的终结点达到高峰。融资指标不具有前瞻性,更接近是行情的一个滞后指标,所以,上涨达到最高时很可能是融资最高点。牛市不言顶,最高点我们也不好猜测。

  刘云峰:今年两融规模从去年3000亿元左右,到现在已突破8000亿元,仅此一项就给A股带来了近5000亿元的增量资金,这一方面与今年的行情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券商融资渠道拓宽,可提供给两融的资金规模上升有关。评估两融的规模极限,可以从两方面来粗略估计,一方面是融资规模占总市值的比例来判断,在我国台湾地区信用交易占市值的比一般在10%—20%区间,平均大约在16%左右,按当前A股30多万亿的市值16%就是4.8万亿,如果再考虑A股市场法人股、国有股占比较大,这部分资金参与两融意愿较低,我们减去一半还有2.4万亿,如果再在这个基础上打个六折,那也有近1.5万亿;另一方面是判断券商的可融资能力,前面我说过这个数字保守估计也有1.6万亿。所以说理论上两融规模是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规模的,虽然去估计两融峰值阶段性高点会在哪里,很难判断,但是两融业务对于多数股民而言还是新业务,对于券商而言该业务也还处于成长期,虽然增速在放缓,但是规模的增长至少还会持续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券商

  至少还可提供万亿“弹药”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随着股市行情转好,券商业务收入快速增长,券商股股价也节节攀升,券商自身资本运作不断,比如招商证券(行情,问诊)定增、华泰证券(行情,问诊)拟发H股、山西证券(行情,问诊)拟发短期债券等等,你认为券商还能为这个市场提供多少资金弹药?

  刘云峰:由于资金相对不足,且风险收益比存在差异,券商一般更倾向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两融等资本中介业务上,而不是自营投资上。按当前监管要求,券商杠杆最大可放大至5倍,而目前其杠杆不足3倍,按当前券商8000多亿净资产计算,距离用满杠杆的极限值还有1.6万亿,这还没有考虑未来监管要求可能放松以及部分融资工具不计入杠杆等因素。此外,截至今年上半年,券商共新发集合资产管理计划300多款,虽然不全是投向股票市场的,但是总的资金也不容小视。

  李泓灏:本轮市场的上攻主线是券商板块所引领,主要源于券商确定的业绩支撑,我们看到7月份反弹以来市场逐日刷新成交量纪录,传统经纪业务不断改善,而以个股期权、沪港通、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创新业务也在稳步推进,各个券商通过增发、发债、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的前景比较清晰。11月前两周证券市场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分别增加169亿和314亿元,可以看到,新投资者在不断进入;两融余额也已经突破8000亿元,随着新增两融客户的不断增多,预计很快会突破万亿大关;同时随着股票市场的转暖、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下降,券商也将不断加大自营资金的投入比例。因此,券商继续为市场提供万亿资金弹药还是可以预期的。

  港资

  沪港通初期遇冷不是坏事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沪港通已正式启动两周了,海外资金进入A股市场建仓的节奏低于市场预期,几乎每天的额度都未用完,这条通道增量资金是否还会继续流入?

  李泓灏:短期遇冷的原因在于成熟的境外资金在没有弄清相关法律和监管问题之前主要持观望态度,并没有盲目参与,因此,开通之初遇冷在情理之中;但从长期看,随着沪港通进一步推进和成熟,伴随着“转型牛市”的雏形显现,A股市场作为全球的投资洼地对海外资本的吸引力将不断提升,增量资金将持续流入。

  刘云峰:虽然沪港通资金流入的速度比较预期的慢,但我还是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这种流入还将继续。由于投资习惯的不同,沪港通资金对A股短期影响其实有限,未来只要不出现突然的大幅的持续的净流出,对A股的影响特别是短期波动的影响都不会很大。

  产业

  可入市资金或达3000亿元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股市好转之后,大小产业资金也渐次行动起来,包括投资房地产的资金也开始观望犹豫,在当下实体经济仍未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它们能入市多少?

  李泓灏:正因为实体经济没有明显的好转,投资房地产等产业的资金有很强的入市动力,前提是证券市场有强大的赚钱效应。证券市场的吸引力在于进出相对容易,建仓、退出等环节跟实体经济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据我们测算,仅仅房地产行业可入市资金就达千亿级别,如果再加上其他高耗能行业的资金,可入市资金高达3000亿元以上。

  刘云峰:房地产预期变化后确实有资金流入证券市场,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房地产的投机者,还不能完全称之为产业资本。产业资本虽然在A股市值中占相当大的一部分,但是他们关心的未必参与炒股本身,因为A股本身的国情,从非上市到上市他们已赚的盆满钵满的了,炒股对于他们来说,也许太辛苦了,也不是他们的专长,我觉得大多数产业资本还是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他们相对熟悉的产业并购或资本运行上,这虽然不一定能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甚至产业资本为了募集用于并购或资本运作的资金,或者为了实现资本退出,往往都会在二级市场上减持股票,抽离一部分资金,但是产业资本的这些并购和资本运作,却可能成为二级市场炒作的题材,促进市场的活跃。

  新老户

  老股民月增资金600亿左右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随着股市赚钱效应不断显现,新股民入市步伐加快,证券营业部加班加点现象频现,新开户数持续站在20万户以上,老股民账户也渐渐苏醒,你认为新老股民入市资金潜力还有多大?

  刘云峰:从中登的数据来看,最近一年有交易的账户占比达到36%,这是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了,因为A股的账户是多年形成的,许多套牢的投资者一般都会选择持股不动,而能有超三分之一的账户在近一年有交易,这的确说明市场已大幅唤醒投资者。单就这个比例而言,继续提升的空间不是很大了,但是他们的交易频率可能提升,还可能投入更多的资金到股市。所以虽然我们不好判断新老股民入市资金潜力到底有多大,但是越来越多投资者参与交易,必将促进市场交投的进一步活跃,从而不断推高市场。

  李泓灏:中登公司数据显示,自今年5月新开户周均7万户为今年最低点,9、10两个月周均新开户数维持在20万户以上。另据部分券商统计的数据显示,新增股民以80后为主,还有部分90后,户均转入资金在几十万至一百万之间,入市踊跃。休眠账号自2013年9月初创出4288万户新高后逐月减少,尤其是今年6月后,苏醒加速,6月到11月期间,共有30万账户被激活。A股近期总市值32万亿,参与投资账户5000万,户均64万,老股民每月新增资金600亿左右。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股市行情能够延续近期走势,新老账户股民将持续引入增量资金。

  保险

  险资入市上限还有2万亿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随着股市行情转好,保险股价也渐渐涨起来了,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的规模、节奏仍然存疑,你能否估算一下它们的入场时间和入场规模?

  李泓灏:今年二月份,保监会发文,规定了保险投资的三类比例,其中,权益类资产投资比例从25%提高到30%。截至10月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9.6万亿,这意味着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将给市场带来2.88万亿的增量资金,目前股票基金配置不足10%,预计还有2.5万亿的险资市场规模。10月份数据显示,部分龙头险企配置已接近非常低的水平,继续下行空间不大,尽管权益类投资比例大幅放宽,但险资决策的滞后性使其较难把握小波段行情。预计随着行情的逐步推高,保险资金将注入股市。

  刘云峰:截至10底,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基金合计为8925.21亿元,占比10.14%,按保监会规定的上限25%,假设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基金的收益与大盘同步,那么当前占比可能达到11%,距离理论上可投资于股票和基金的上限大约还有2万亿元左右。我们不好估计保险资金的具体入场时间或者规模,但是我觉得保险资金肯定之前已经有所加仓,未来真的达到投资上限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有一点可能肯定,股市的良好表现肯定扩大了保险资金的收益率,提高保险资金的估值水平。

  基金

  新发产品还处于“爬坡期”

  大众证券报和财信网:随着这波行情起来,正规军公募、私募基金等如鱼得水,其资金增长节奏一直令人关注,根据以往经验,你对此能否作一个时间和规模的预判?

  刘云峰:今年以来由于政策的放松确实带来了公私募基金的大发展,今年私募基金开始实行备案制之后也迎来了大发展期,不足8个月时间私募基金备案家数就已超过1000只,以平均2亿-3亿规模计算,就给市场带来2000亿-3000亿的增量资金。公募基金8月份开始实施“注册制”,新产品发行速度也明显提速,考虑到基金产品设计、募集、成立的周期,“注册制”所带来的新的公募基金资金真正开始入市可能在10月份左右,并且可以预计的是公募注册制之后的新发产品数量目前还处于“爬坡期”,还没有到达高点。以私募基金为例,多数私募基金公司今年4月份前开始备案,之后开始准备发行产品到8月份即前面4个月发行的产品数量只有300多家,而到11月备案产品就已超1000只,公募基金产品的发行数量应该也正在逐步进入加速期。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一季度资金都会比较宽松,我想公私募基金都会利用这个机会在明年一季度加紧发行产品的,其带给市场的增量资金也会是非常可观的。

  李泓灏:截至今年11月公募基金中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型基金总资产已经超过7.5万亿人民币,是去年规模的近两倍,平均每月增速为8%,每月新增1000亿以上的规模。今年8个月阳光私募共获批1000只规模,实际每周成立规模20只左右,以平均0.5亿规模计算,每月新增资金40亿。近期股市行情火爆,预期公募和私募基金资金增速将维持高速增长,年底部分基金落袋为安或分红将影响短期内资金增速。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