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海外大型机构正积极、长远布局中国资本市场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深交所:海外大型机构正积极、长远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加入日期:2014-11-27 18:59:26

  在今日举行的《财经》2015年会上,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做了题为“QFII实践对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借鉴”的发言。宋丽萍表示,“沪港通”成功启动,让资本市场开放的质量、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抉择和方向,形成了更加稳定的预期,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更多的大型机构已在积极、长远布局中国资本市场。

  宋丽萍指出,海外机构投资者的积极、广泛参与,是把国际化的战略变为现实的重要市场微观基础。他们对市场透明度等制度安排的合理诉求,对市场交易成本的承受能力,也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推动力和试金石。总结QFII十二年的实践经验,她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颇具启发意义。

  一是QFII的投资理念。12年前引进QFII时,监管层希望这批机构投资者能够做长期投资、价值投资,从而在市场稳定和价格发现方面发挥独特作用。QFII中的大学基金、主权基金、投行类QFII和保险公司等投资风格有差异,但从整体上的配置偏好、换手率看,践行了监管层所希望的价值投资理念,市场也认知了它们的投资理念。例如,在 2013年,QFII的平均持股期为115天,所持股票ROE平均为18%,股息率为1.57%,都较为显著地体现了价值投资理念。在一级市场,QFII在新股申购中对风险的良好控制,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与其他投资者形成了对比。我们曾统计过2009-2012年QFII申购新股的情况,发现随着一级市场价格走高,非理性化报价越来越多, QFII在这个阶段参与新股申购的绝对量和相对比例都在下降,且在申购中基本上没有出现非理性“报高价”现象。逐步“淡出”这个市场,反过来看就是它们对自己所奉行的投资理念的坚守。在投资判断中,QFII在A股市场率先纳入了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和诚信表现,更加关注并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这些理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境内投资理念转变。例如,在2012年,因为一家大学基金QFII的反对,改变了当地国资委对一家上市公司董事的任命。这一案例出现后,一些国内机构投资者就说:“对上市公司治理的关注,我们的确不如QFII,我们要学习”。事实上,正是像QFII所奉行的这种投资理念,才更有可能让各方面所期待的“外部市场化约束机制”落到实处,运转起来,促进市场的进步。

  二是QFII对实体经济和产业的理解。QFII在境外投资历史较长,经验丰富,经历过发达国家,也经历过很多新兴市场的产业周期循环和产业升级过程,有条件从更为宽广和长远的视野来分析和理解这些产业。例如,在我国正在快速发展的产业,包括一些新兴行业不少在境外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QFII理解产业的经验就可部分移植到中国市场。从我们调研掌握的情况看,QFII现在已经在更加深入地关注A股公司。在深交所市场,QFII配置中小板、创业板公司股票的比例近些年在上升,业界也有“寻找下一个苏宁”的说法,这应该是QFII在A股市场选股更加“精耕细作”的结果。我们也希望QFII对中国新兴产业的投资兴趣和专业判断,能够为市场风险定价能力的提高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QFII成熟的管理理念和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相比较于前两个方面,这方面也许是我们更需要了解和学习的,但目前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以选择国内资产管理人为例,QFII一方面注重长期投资回报,不因短期业绩波动给管理人过多压力,可以说是“用人不疑”;另一方面,QFII在选择管理人时有一套非常严格科学的流程,能够得到青睐的管理人并不多,可以说是“疑人不用”。例如,QFII在选择管理人时,通常会经过三个阶段:第一轮的“海选”,会有几十甚至几百家管理机构参与其中;第二轮的投资部门尽职调查,主要了解管理人的投资理念、选股思路、决策流程、风险控制和换手率等细节;第三轮的后台部门尽职调查,这时一般只有2-3家入围,QFII会到资产管理人的办公场所,和风险控制、法律合规、交易执行,以及清算交收等部门的主管沟通日常维护事宜。在金融危机以后,对于中后台风险控制以及法律合规越来越重视,因为它们管理的大多都是大规模长线的公众或者国家资金,安全性最为重要。在三轮交流完成后,一般会形成一个多达150个问题的清单。严谨的流程,以及专业、细致的问题清单,不仅保证了QFII选出合适的管理人,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国内的专业化投资队伍的形成。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