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投资,透过股市观察人性?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热爱投资,透过股市观察人性?

加入日期:2014-11-25 5:09:34

  21世纪经济报道

  基金经理出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跑赢大市,乃老毕多次提及的“市场常态”。沿此路进,理性选择是弃主动取被动,押注指数基金。这样做,跑赢大市虽亦无望(指数基金只求紧贴基准),但省回昂贵管理费之余,统计上再不济也胜于大部分做基金的人。

  与大多数人一样,老毕虽然明白这个道理,深懂被动式投资表面吃亏实际有赚是一回事,明知“阿尔法”难求仍要逆流而上,却是另一回事。正因如此,除了强积金等“强迫性”投资外,老毕甚少押注指数基金。

  看法一致行动对立

  投资所以引人入胜,皆因数据客观想法却主观,资产价格在不同意见互相冲击下有落有上,市场因此并无“客观性”(tivity)可言,有的只是A相信什么,而B又怎样演绎A相信的那个“什么”。

  投资者认钱(或货)不认人,交易对手为何把股票卖给阁下,真正原因永远是个谜。买家一定看好、卖家必然看淡,只是分析股市行情者为求方便的简单二分法,就如每遇跌市,媒体皆称获利回吐,反弹则归因于趁低吸纳。问题是,你怎么知道?

  同一道理,把股票卖给阁下的人,不一定跟你意见相左;比方说,A与B俱看好阿里巴巴,但作为彼此的“对家”,行动上不能一致只能对立,但谁又知道,以卖家身份参与交易的B,不是为了套现交税、送子女出国留学,或者亲人患重病急需现金周转而跟大有“钱途”的股票告别?老毕懂得这些,只因我有这方面的经验。那等于说,即使买卖双方对同一只股票、同一种资产看法一致,行动上也只能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诉诸多空二分法,自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巴菲特的投资大道,只要深入浅出,十岁孩童也许亦能心领神会。然而,像“股神”般成功的投资者,当世屈指可数。究其原因,除了懒人爱说的“知易行难”外,投资要成功,耐性与纪律缺一不可,只怕才是关键所在。

  讽刺的是,最易被“不投资难致富”这个硬道理吸引之辈,正正就是最缺乏耐性、买卖基于一时冲动的人。换句话说,纪律、耐性两者皆缺者,在投资市场十居八九,有多少人愿意像巴菲特那样,静候合理价格买入优质企业,不理股价上落长抓不放,让复利效应在悠悠岁月中发酵?

  风暴数年一遇

  股民“精神分裂”,从其对波动性(volatility)的恐惧,同样可窥一斑。上月中,美股突然从高位回落近一成,久违了的“过山车”市况,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如今回望,那就好像Mr·Market突然狂闹情绪,发泄过后,一切又回复旧观。

  从这场“风波”可见,投资者对波动性怕得要死,否则VIX(芝加哥期权期货交易所市场波动性指数)亦不会给冠上“恐慌指数”的外号。问题是,波动性跟股市血脉相连,过去二十年,大小“灾难”不是接二连三、投资者一直活在恐惧中吗?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富豪生意失败有之,餐厅“一块钱”挽客有之,负资产苦主满街跑更加不在话下。挨过那些年,经济、股市、楼市复苏,但过不了多久,金融海啸又告爆发。不论是2000至2003年的“慢动作”熊市,还是2008-2009年的“极速暴泻”,情境虽不同,有货在手者,滋味一样的难受。

  股市观人性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股民,理应对“风暴”数年一遇习以为常,但金融海啸后,非但投资者期望股市在“零波动”下只升不跌,即使是决策者,一见股市急剧调整,马上发表言论托市,传达凡大事有联储局“顶住”的讯息。不幸的是,这种拒绝接受风险的态度,正正就是投资市场眼前最大的风险。

  巴菲特难学,除了因为上述理由,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个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法,除了立足于公司价值等事实(fact-based)外,更多的是以信念为本(faith-based)。这个信念,可用五个字概而括之:明天会更好。巴菲特于金融海啸最黑暗的日子,把整家铁路公司伯灵顿(BurlingtonNorthern)买下,此时早已连本带利收回。人弃我取,当然是这宗交易的一大特色,但若非深信美国经济不仅有劫后重生之能,且明天必然远胜今天,“股神”岂会轻易下重注?

  基于个人经历,我对未来难以像巴菲特般乐观。然而,投资除了着眼花花绿绿的钞票,股市亦是观察、沉淀人性的绝佳场所。透过不断犯错并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投资者对自己的认识,必能随岁月而提升。此所以,老毕愈来愈热爱投资!

  本文:香港信报财经新闻

编辑: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