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21日,沪港通已顺利平稳运行一周。据中国证监会消息,一周来,两地交易所、登记结算机构的技术系统运行正常,交易类资金、风控类资金的交换、交收有序进行,换汇、资金划拨等均在规定时间完成。
如何给“初生儿”沪港通一个在资本市场改革中的准确定位?
国家战略高度的定位
按照银河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孙建波的理解,中国资本市场自诞生以来,“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是改革创新的三大方向。其中,在国际化方面,机构与业务国际化走在最前面,投资者国际化走在中间,融资者国际化走在最后。
机构和业务国际化方面:最早是允许国际投行在国内设立合资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逐渐放开;然后是内资券商在香港等国际市场设立分支机构。机构的国际化也伴随着证券业务的国际化。
投资者国际化方面:最早是允许国际投资者可以投资B股;之后相继实施QFII、QDII和RQFII制度。国外投资者进入国内市场相对宽松,国内投资者出海则相对较严。
11月21日,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滕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上世纪90年代B股市场开通,本世纪第一个十年QFII、QDII启动,第二个十年则是沪港通开启。沪港通包括其后续改革,在投资者国际化领域中的位置大致能这么对比。
融资者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到国际市场融资具有很长的历史,但对于外国企业进入A股市场融资则一直没有放开,成为A股国际化最慢的环节。
“沪港通实施以后,国内投资者和国际投资者可以比较方便地投资于沪、港证券市场,打破投资者进入市场的诸多限制,这是A股市场投资者国际化的重大进展,是A股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孙建波表示。
21日,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中国大陆资本市场目前对外开发比例很低,QFII规模只占大陆市场不足3%,相比而言,台湾的这一比例接近30%。未来大陆资本市场进一步开放,肯定要扩大到“沪台通”、“沪美通”等,不会有过多的限制。
沪港通的影响绝不仅限于A股。事实上,沪港通的背后推动者,层面远高于内地资本市场的直接监管机构——证监会。从沪港通的出炉始末,其高度可见一斑。
真正按下筹备启动键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时间回到4月10日,李克强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演讲时宣布,将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上海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健康发展。
旋即,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批准上交所、港交所等开展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允许两地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并表示6个月准备期后,沪港通有望正式启动。
在各方准备工作均已就绪的情况下,港交所10月26日公告称,“迄今没取得启动批准,因此也没有实施沪港通的确定日期。”
彼时,有关沪港通无限期搁置的说法甚嚣尘上。最终让市场吃下定心丸的,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
11月9日下午,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在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透露,当天上午习主席对沪港通的问题给出了非常清晰且积极的回应,“沪港通很快将会启动。”
翌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决定批准上交所、港交所、中证登公司、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简称沪港通),沪港通下的股票交易将于11月17日开始。
站在这一高度,重新打量沪港通在国家战略中的定位,将更为清晰。
如同上交所对外表示的,沪港通概念提出的背景与中国国家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从初衷的角度理解,便利两地投资者双向投资、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沪港通最重要的初衷
构筑“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来自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1日收盘,沪港通首周合计成交291.01亿元人民币。其中,沪股通累计成交252.31亿元,净买入236.40亿元;港股通累计成交38.7亿元,净买入29.28亿元。
单从首周的交易数据看,与试点初期“沪股通”总额度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总额度2500亿元人民币相比,沪港通显然不够“火爆”。
但如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11月20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不能用短期的交易量来看待沪港通,眼光必须放长远。”
沪港通试点不仅是上交所和港交所互联互通的一次尝试,预计沪港通稳定运行之后,“深港通”也将开启。在股票市场之外,内地与香港的其他金融市场也预计会逐渐互联互通。
“沪港通开启了香港与内地金融市场走向融合的大幕。”孙建波认为,沪港通有助于内地与香港统一金融市场的建立,从根本上避免了香港金融市场被边缘化的担忧,也加快了国内金融市场走向国际的步伐,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壮大。
从另一个维度看,随着沪港通这个桥梁的搭建及其后续工作的开展,中国资本市场可能会孕育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
据银河证券的研究,如果上海、深圳和香港三大交易所形成一体后,将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仅次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目前,香港、上海、深圳分别位于全球第五、第六和第八大证券交易所,但三者合计后排名迅速提升至全球第二,仅次于纽交所,高于NASDAQ OMX集团。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0月底,三地合计股票总市值达81.8亿美元,超过纳斯达克、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和泛欧证券交易所。
从上市公司数量看,2014年10月底三地合计达到4313家,仅次于印度。
从交易活跃度看,三地合计成交量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纽交所和纳斯达克。2014年10月份,三地合计成交金额达到11.86亿美元。
滕泰认为,不久的未来,中国会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主体,与之相匹配,中国的直接融资体系需要跟着进化,沪港通开启的各种“通”无疑将有利于这一进化进程。
当然,上述规模的对比,只能说明中国资本市场的某种可能性。沪港通未来给中国带来的,会是更多“润物细无声”但又深刻的改变。
“润物细无声”方面,在沪港通带动下,内地与香港双边资本市场的融合实则已有了各个层面的变化。
“通过沪港通,内地的普通投资者能了解到比较成熟的香港股市的运作和变化,了解其投资、估值理念,这样对内地市场的逐步成熟是有帮助的。”11月21日,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如此分析沪港通对普通投资者的改变。
滕泰则透露,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目前还是以A股投资为主,从全球角度来看,目前A股的机会最多,也最熟悉,但公司也在观察关注香港市场,目前正在筹备成立香港公司。
在孙建波看来,沪港通是主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通过对外双向开放,来倒逼促进改革在金融领域的体现,比如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自由兑换等;还将助推我国金融领域的最大战略之一,即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