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制一来,新股发行就会一拥而上,那是对市场,对亿万投资者的极不负责,相信管理层不会让此种情形发生。
自本周三国务院常委会议明确提出要“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以来,注册制就成了市场热点。有媒体甚至以“注册制如箭在弦”作题,预言“对于600余家仍在北京金融街富凯大厦门口苦苦排队等候的拟IPO企业而言,上市的曙光似乎已越来越近。”若600余家果真一起迎来“上市曙光”,二级市场岂不压塌?
猜想一:注册制是否如箭在弦?
本周三国务院常委会议就融资难、融资贵作出十条决定,其中第六条全文为:“抓紧出台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方案,取消股票发行的持续盈利条件,降低小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门槛。建立资本市场小额再融资快速机制,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这段话实际分三层意思:①、未上市公司股票发行(IPO)和上市,前提是修改证券法。一般分析,注册制真正实施,最快也得在2015年。②、已上市公司再融资。目前的再融资,从企业申报,到证监会批复,少则半年,长则一年以上。如今提出“快速机制”,这一点倒是能很快成行。③、股权众筹,那是更小额的融资方式,并不在沪深股市进行,与IPO注册制无关。
猜想二:注册制是否不审?
前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问:IPO不审行不行?如今,注册制来了,有人说,“郭问”终于有了答案。在笔者看来,注册制还是要审的,关键是审什么。就拿阿里巴巴来说,从今年3月16日宣布启动赴美上市事宜,5月提出申请材料。由于美国证监会SEC的质询,数次延迟IPO,仅招股说明书就改了三次。从改动中可以看到美国证监会质询(审)的要点,如盈利模式,将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事件,合伙人详细名单及具体选拔标准,等等。就连内地企业(包括已上市A股的企业)赴香港上市,联交所和香港证监会也决不是不闻不问,轻易注册了事的。我想这是金融属性使然,一笔几百万甚至几十万的贷款,银行都要反复审核,更何况是公众公司,向千万人募集资金!这里的“审”,不仅是交易所和证监会,还包括保荐承销机构、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前置审核,相信实行注册制后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将更严厉。
猜想三:注册制前后要不要新老划断?
鉴于现在有600多家拟上市企业在那儿排队,而按照今年的速度,2015年前肯定上不完。有人提出新老划断,即已经排队的仍实行审核制,新来的再施行注册制。法律是严肃的,既然规定注册制从某年某月某日起施行,怎么可能今天发行的股票是审核制出来的,明天发行的又是注册制出来的,那不乱套了吗?以笔者的观察,目前虽然排队600多家,可上会的并不多。以今年5月新一届发审委成立后为例,最多的9月上会20家(4家未通过),最少的6月才上会9家(1家未通过),基本上上个月过会这个月就能发行消化掉。而不像前两年,发审委天天开会,一个月上会三四十家。这实际上意味着,已过会的(除非另有“会后事项“)照目前的审核制做,未过会的(哪怕你排了两三年队),就等新的法律法规吧。
要言之,注册制确是新股发行的重大改革。但注册制一来,新股发行就会一拥而上,或者为了让600多家排队者尽快赶在注册制前匆忙发完,就人为提速,那是对市场,对亿万投资者的极不负责,相信管理层也不会让此种情形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