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一带一路”又完成一次精彩“路演”。
中国在会上宣布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至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对曾被习近平比做的亚洲经济腾飞的翅膀, 起舞在即。
翅动风起,“一带一路”将为亚欧大陆经济版图带来哪些变化?又究竟能为中国“相对落后产能”提供多大的出口?是时候,告别简单畅想,下点儿“笨功夫”了。
本期我们将亚欧大陆桥、中巴走廊、孟中印缅走廊、中新走廊、中蒙俄走廊及海上丝绸之路所囊括的所有国家GDP、人口等情况绘制为一张“新丝路”经济地理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至少覆盖了38.1亿人。按照2014年全球人口突破71亿人计算,“一路一带”关乎的是半个地球的福祉。
中国2004年到2013年平均7.6%的GDP平均增速在这23个国家中并不算突出,有7个国家的GDP增速超过中国,还有6个国家的增速在6%以上。
尽管如此,作为新兴经济体,但这些沿线国家大多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30%左右,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基础往往薄弱,很多国家主要依靠能源、矿产等资源型行业。
从中国与这些国家这些年来的经贸进出口品类看,“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分工:前者多向中国出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和农产品(行情,问诊)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则向这些国家提供机械和交运设备等,处于产业链的相对高点。
我们还系统梳理了“一带一路”中21个国家人均铁路、公路里程及核电装机容量。与我们自己及美国、日本进行比较后发现:亚洲各国在人均铁路、公路上普遍低于美国、日本等国,核电占该国发电总量以及每万人装机容量的比较上,也远逊于美国。
落差即机会,这正是中国产能输出的一个“大饼”。但是从另一面来看,以铁路、公路等基建而言,亚洲在人均公里里程、铁路里程上与中国的落差并非显著落后,甚至缅甸的人均铁路里程都超过了中国,未来的互联互通,又能创造多少增量?
显然,丝路复兴蓝图与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线路图将会同步协调绘制。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国内的区域经济版图上,“一带一路”的陆上走廊将国内经济开发区、沿边开发区串起来,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横向看,其贯穿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纵向看,又连接主要沿海港口城市。
这就意味着,“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展,也将为东部地区转型升级提供空间,这也正是国家主席习近平等领导人反复强调的合作共赢原则的题中之义。
而如果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及丝路基金运作良好,一系列双边、多边协议得以签署,从更高层面讲,重塑泽遗千年的漫漫丝路,更承载了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贡献东方智慧的新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