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刺激流动性 外资机构抢筹ETF
尽管尚未被纳入投资范围,“沪港通”下周通车,已经让市场开始憧憬交易所买卖基金(ETF)更大的发展机遇。
“(沪港通)会带来更多投资者,投资者数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ETF的流动性,继而铺垫了ETF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纳斯达克指数及咨询服务部主管Rob Hughes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很多海外资产管理公司认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向中国出售ETF产品。
最近一个受市场潜力吸引而加入的是加拿大 BMO银行金融集团旗下的BMO环球资产管理。11月13日,BMO资产管理在香港推出的三只ETF产品BMO亚洲美元投资级别债券ETF(3141.HK)、BMO香港银行股ETF(3143.HK)及BMO亚洲高息股票ETF(3145.HK)在港交所挂牌。
“投资者对于市场有上升空间的期待,可能带动跟踪大市表现的ETF产品的交易。”大成国际销售总监刘伟达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间接受益
相比欧美市场,ETF在香港发展的历史只有不足20年。
1997年香港金融危机期间,为稳定市场,香港特区政府曾大量买入恒生指数成份股,占当时总市值约7%。危机过后,为逐渐减持股票,并尽量降低对市场的影响,香港证监会审批了香港的第一只ETF—盈富基金。
如今,在港交所挂牌交易的ETF产品已经多达121个。港交所的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0月,这些ETF产品中,亚太区股票ETF最多,共43个,其次为合成A股ETF产品共24个,直接关联A股的RQFII A股ETF产品共15个。但总体成交依旧偏淡,10月份日均成交额为43.4亿港元,环比下跌28.6%,整体市值环比下跌0.4%。
“香港的ETF市场现在确实没有太多投资者参与,仍然需要时间。”刘伟达坦言,而沪港通对ETF市场的刺激主要还是间接的,“股价上涨可能带动ETF价格上升,一些本身已经投资ETF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可能会看准机会加仓,另一方面可能是一些不愿自己选股的投资者,可能考虑选择买入ETF。”
根据黑石ETF报告的数据显示,目前,个人投资者约占香港ETF市场的20%,而美国市场的这一比例则高达50%左右。在香港,个人投资者往往更偏爱直接选股,也是导致本土ETF市场交易并不活跃的一个因素。
而现在,沪港通的推出,正让追踪A股的ETF,成为一些机构推荐给个人投资者的另类沪港通投资策略。与直接选股相比,ETF的一个好处是对应的是一揽子股票,帮助不熟悉市场的投资者避免选股的纠结。华富嘉罗私人财富管理副总裁黄家琪认为,除了通过沪港通直接买入A股,买入RQFII A股ETF就是一个更简单的方法。
反过来,内地投资者走出来也可能带来机遇。“从香港ETF市场的角度来看,(沪港通进一步发展)给中国个人投资者有机会选择全球ETF产品,或者是基于海外资产的ETF产品,这给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纳斯达克北亚及日本主管、总经理康奥夫(Ulf Carlsson)认为。
另一股对ETF的热情则来自海外。欧美ETF市场上,现在只有不足3%的资产是与中国有关,Hughes认为,这意味着与中国有关的ETF产品发展空间巨大。“RQFII机会给美国和欧洲市场带来新的ETF产品,而沪港通与之相比,是更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现在,欧美ETF市场不乏扩张举动,如果日后ETF能被纳入交易范围,(沪港通)显然为这些资产管理公司提供轻松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
指数机遇
与ETF市场发展同起伏的指数公司,也开始布局。
本周一,恒生指数有限公司(下称“恒指公司”)与中证指数即宣布,将于11月17日沪港通开通之日正式推出沪港通AH股精明指数,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项反映差价套利策略的投资指标。该指数包含50只符合沪港通资格,并以A股及H股形式在两地上市的成份股公司,其中,占比最大的5只股份为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平安、中国银行及中石油。
Hughes表示,纳斯达克指数今年以来也在中国及亚洲有不少新发展,包括与国泰基金 、广发基金 、华安基金、大成基金等合作推出QDII基金产品,以及在香港推出纳斯达克香港银行股指数和纳斯达克亚洲(日本除外)高息股票指数等,对于沪港通,纳斯达克也同样有兴趣考虑如何开发出有关指数。
“亚洲的ETF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美国和欧洲已相对发展成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Hughes坦言,中国市场的开发前景,已经让一些海外资产管理公司兴趣大增,而作为指数公司也会与这些合作伙伴一起,视市场、客户等因素推出新的指数。(21世纪经济报道)
沪港通引爆蓝筹行情 私募潜伏哪些概念股
[广东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称,这次热点切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够切换成功,这波行情将会非常牛]
在沪港通将于11月17日正式开通的消息刺激下,本周A股应声大涨,蓝筹股争奇斗艳,上证指数一度冲高至2508点。
“沪港通成为A股这轮热点切换的一个契机,比较快地让市场达成共识,完成从创业板到蓝筹股的热点切换。”广东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对《财商》记者说,这次热点切换与以往有很大不同,如果能够切换成功,这波行情将会非常牛。
在沪港通带动之下,A股这波蓝筹行情还有多大的上升空间?私募等机构投资者们提前布局了哪些沪港通相关的股票?
在《财商》即将推出的《机构动向跟踪》第2期中,小财将重点梳理出公募、私募三季度提前潜伏布局的沪港通概念股。
“沪港通”行情能否继续走牛?
“这波行情跟以往有很大不同。”罗伟广指出,“沪港通”带动的这次热点切换能否成功,他表示还需“观察一周”。
大涨之后,让很多投资人惴惴不安的就是成交量的迅速放大。
周二,上证指数早盘在银行等蓝筹股带动下一度冲击2500点,随后受获利盘回吐等多因素影响震荡下行,两市成交量5800亿元,创出历史天量。
统计显示,历史天量之后,A股往往会迎来一波调整:
2007年的“5·30”,沪深两市创下4152.6亿元的成交总额之后,中小盘股迎来一波暴跌;
2009年7月29日,两市成交总额4354.58亿,随后市场大幅放量杀跌,反弹行情戛然而止,一波20%幅度的大调整接踵而至;
2009年11月24日,两市成交总额4765.8亿,市场也随之进入盘整;
2010年10月18日,两市成交总额4886.33亿,但上证指数在冲击3000点之后也进入了盘整震荡当中。
罗伟广指出,以前A股实现热点切换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一两个月的调整,时间换空间实现热点成功切换;另一种比较激烈的,就是以强势股跌新股票涨的形式来实现。但现在并没有出现这两种情况,而是大盘股直接就出现上涨了,并且市场成交量也非常之大,这在以前都是没有出现过的。
“有一个好的现象就是,在周二出现天量成交之后,周三市场还能继续保持强势,这是比较难得的,蓝筹股能够持续保持强势出现赚钱效应的话,那就说明已经是主流资金在进场了。”罗伟广指出,至于热点是否能够真正切换成功,还要观察一周,看沪港通真正开通之后这波蓝筹行情是否会“见光死”。如果“见光死”,接下来将迎来一波比较大的调整。
“但如果这次热点切换能够成功,这波行情就会非常牛了,外围资金将会大量涌入。”罗伟广说。
上海私募基金经理陈晓阳则指出,沪港通是近期市场实质性利好,发挥很大的做多动能。他认为,行情并不会因为下周一沪港股实施而结束,相反仍有很强的做多惯性,特别是源源不断的境内外增量资金介入A股市场,将会推动此轮行情继续拓展上行空间。
重阳投资也认为,从短期来看,本轮A股市场自7月份开始的中级反弹是以无风险利率下行为内因、以沪港通推出为催化剂展开的,沪港通的正式启动将会继续推动此轮A股的中级反弹行情向纵深发展。而根据海外资金的投资偏好来判断,那些在前一阶段市场反弹中表现相对滞后、仍被严重低估的优势蓝筹股将会在下一阶段的反弹中脱颖而出,超越市场整体表现。
下一步布局蓝筹股还是中盘股?
市场涨起来了,但这个阶段往往都是赚了指数不赚钱,当前是否还应该继续追捧蓝筹股?投资大佬们又是如何进行布局的?
罗伟广表示自己当前重仓的都是中盘股,他认为沪港通仅仅是引发A股这波行情热点切换的导火索,并非A股由熊转牛的主要原因。大盘股在沪港通的刺激下会有一波上涨,但估值提升空间不会太大,相反,一旦大盘股涨上去之后,对中盘股估值的拉动作用则会非常大。
“我现在就拿着中盘股守株待兔。未来一两个月内还是看好中盘股。”罗伟广说,自己当前主要布局了消费类的一些低估值股票。
陈晓阳也认为,蓝筹股崛起仅仅是脉冲式波动,蓝筹股仍然受限宏观经济不利因素影响,并不会出现较大空间的持续性上涨。
从中线的角度,陈晓阳指出,“一带一路”、高铁、券商、迪士尼等题材仍存在较大机会。
大成基金则认为,沪港通可能带来的资本市场投资风格与估值体系切换仍然值得关注。
大佬潜伏在哪些沪港通概念股?
根据第一财经《财商》的数据库,在三季度的私募重仓股当中,沪港通概念也是私募大佬们重点布局的方向之一。
其中,一些价值派私募大佬如赤子之心的赵丹阳、重阳投资裘国根等,都在三季度大举潜伏沪港通概念股。
赵丹阳三季度重点买入的股票之一山西汾酒(600809.SH),周一强势涨停之后,本周以来累计涨幅达14.83%。此前《财商》在11月25日发布的第21期《投资者内参》—《三季度私募十大潜力股》中,重点解读了这只股票。
赵丹阳三季度重点增持的个股中国国旅(601888.SH)也在沪港通概念的带动之下出现一波上涨,本周以来累计涨幅6.31%,该股同样也是QFII的“心头好”。
一直看好蓝筹股的重阳投资也提前布局了不少沪港通概念股。其三季度重仓股当中,中国南车(601766.SH)、青岛啤酒(600600.SH)、青岛海尔(600690.SH)等也都属于沪港通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