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证券时报记者 童璐 深陷钢贸黑洞的皖江物流(600575)在宣布断臂求生的同时,接到了公司控股股东淮南矿业伸出的援手。 皖江物流近日公告,全资子公司淮矿现代物流已向法院申请法定重整程序,淮矿物流的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预计上市公司损失约29亿元。同时,上市公司接到控股股东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知,拟筹划与公司有关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继续停牌。19家银行卷入据公告,因此次淮矿物流重大信用风险事项涉及巨额债权债务,且目前已出现债务逾期情形和重大坏账风险,皖江物流董事会同意淮矿物流提请依法向法院申请重整,并即将召开股东会审议。进入法定重整程序后,淮矿物流的债权债务将从上市公司剥离,上市公司对淮矿物流的出资成本及应收款项等损失约29亿元。淮南矿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整主要考虑让上市公司摆脱无休止的钢贸纠纷,尽力弥补损失。”他同时表示,对淮矿物流进行全面整顿,有利于降低法律风险,把所有债权人提起的民事诉讼统一归口到受理重整案件的法院,保护所有债权人利益;也有助于兼顾淮矿物流主要债权人银行、上市公司等各方利益。资料显示,皖江物流全资子公司淮矿物流目前注册资本为20亿元,其90%的营业收入来自于钢贸业务。此前的2012年,与皖江物流同属安徽省国资委控制的马钢股份旗下子公司裕远物流,也因钢贸案而进入法定重整程序,但2014年8月,马钢裕远物流因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而被法院裁定破产。对此,淮南矿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淮矿物流仍将继续积极有效地追债,安徽省委省政府和淮南矿业、皖江物流等多方都将尽力支持淮矿物流进行积极重整。虽然皖江物流并未披露涉及的19家银行的具体名单及金额,但记者获悉,除已公告的民生银行和光大银行外,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大国有银行均有分行卷入。此次债权债务剥离上市公司后,子公司的银行金融债务如何清偿仍值得关注,同时也将影响淮矿物流的重整进程。资产注入未明对于此次损失,皖江物流表示,可以通过借力资本市场,采取诸如重大资产重组等方式,弥补上市公司投资及应收款项等损失,最大限度保护上市公司全体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上市公司平稳过渡。资料显示,淮南矿业是安徽省属重点国有企业,安徽省国资委、信达资产分别持有其74.95%和 24.84%的股权,而皖江物流则是淮南矿业旗下唯一上市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淮南矿业二级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共15家,目前已形成了煤炭、物流贸易、电力三大主营板块,同时涉足房地产、金融资本运作等业务。2011~2013年,淮南矿业营业收入分别为693.56亿元、725.99亿元和712.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3.98亿元、11.24亿元和-5.25亿元。淮南矿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可能考虑进一步向上市公司注入淮南矿业的相关资产,目前拟注入的资产和注入方式尚未确定,并不涉及发行股份事宜。值得注意的是,在9月9日皖江物流停牌前,淮南矿业曾以4.4亿元向上市公司转让了持有的淮矿电力燃料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但电力板块作为淮南矿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能否被注入上市公司仍悬而未决。公开资料显示,淮南矿业目前已经是安徽最大的电力企业,2013年电力产业盈利23.99亿元,而根据安徽本地媒体报道,截至今年8月底,淮南矿业开发电量同比增加45亿千瓦时,电力板块利润同比增加5.8亿元。淮南矿业同样也是安徽最大的煤炭企业,拥有13对主要矿井,原煤核定产能6530万吨/年。淮南矿业7月发布的短融券募集说明书显示,由于近期煤炭行业景气度的连续下滑,2014年1~3月,淮南矿业实现营业收入314.41亿元,净利润-3.3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1.07%和179.65%。(证券时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