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以来,大盘呈现一种拉锯状态,指数忽上忽下,一会拉上影线,一会拉下影线。不过,总体上交易重心有所下移,成交量也在减少。本周一从各方面因素来分析,股市应该上涨的,事实上也确实涨了,不过成交却明显萎缩,这给后市运行投下了阴影。本周二沪指再度跌破2350点,就一点不奇怪了。
原先,投资者对10月份的行情普遍还颇有信心,市场上洋溢着浓重的做多激情。但是这段时间的实际走势却表明,投资者的避险情绪开始增加。这也不难理解,首先,进入10月以来,海外股市调整明显,这种状况对境内投资者的心态产生了不良影响。而被各界寄予厚望的沪港通却仍然没有开通的消息发布。诚然,沪港通的推出是必然的,可如果迟迟没有具体落实的时间表,对投资者信心多少会有些影响。还有,刚公布的三季度GDP增幅是7.3%,这是6年来最低的。虽说大家对经济告别高增长已有所预期,但当这样的数据披露时,人们多少还是会感到些许不安的。特别是二季度的增速相较一季度有所回升,但三季度却跌得比较多,这更容易引发对经济增速过快下行趋势的担忧。在股市已经上涨了一段以后,这种状况的出现,自然会导致看空的判断。此外,自6月份IPO常态化以来,每次临近新股发行,大盘总会出现比较大的震荡,而从最近两个月的情况来看,似乎下行的压力较为明显。这也难怪,在申购新股具有高收益可能的背景下,市场资金流向一定会随着申购节奏而发生变化。如果这种变化将导致上千亿元资金从二级市场流出参与申购新股时,其对股市的影响不可忽视。所以,在这种情景下,投资者谨慎一些,主动从市场上撤出部分资金以应对可能的局部资金紧张局面,也不难理解。总之,现阶段市场所出现的避险情绪上升的局面,无疑有其内在的合理性。这样一来,股市在2350点一线来回拉锯,也就成为某种必然。
不过,避险情绪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的,它受制于市场内外部的各种因素。而一旦这些因素发生改变,情况自然也就随即大变。现实情况是,四中全会的召开,会加快我国各项事业的改革进程,人们对于获取更多改革红利也更有信心。改革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所营造的市场氛围与所提供的投资机会,必然会为资本市场所关注与青睐。今年以来,改革主题成为股市行情演绎的重要线索,这种局面在得到进一步强化以后,使得市场风险投资意识上升而避险情绪下降。至于沪港通的开通,其实早几天和晚几天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关键是能够做到平稳推进,逐渐体现出其意义。诚然,实体经济现在看来还比较弱,对价值投资是有不利影响。但考虑到此轮股市上涨更多基于改革预期,因此这种不利因素的作用就不会太大。而海外市场波动的影响,更多表现在投资者心理层面上,由于宏观基本面背景各不相同,境内市场摆脱境外市场的束缚,走出独立行情,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归根结底,在时下这个特定的时点上,市场出现一些避险情绪是自然的,有其内在的原因,因此也不需要作过多解读,毕竟没有出现市场大环境的逆转。随着内外部状况的变化,要不了多少时间,人们就有机会看到避险情绪将不再占据上风,而股市将真正站稳了2350点,并开始向新的年内高点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