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创业板即将迎来开设5周年之际,创业板再一次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据10月8日的消息称,为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中国证监会日前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共计15条。其中,证监会提出将积极研究制定方案,推动在创业板设立专门的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支持创业板的良性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证监会给创业板开设5周年献上的一份大礼。众所周知,今年10月30日是创业板开板5周年纪念日。5年前的这一天创业板正式上线。而在随后的这5年时间里,创业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截止今年10月10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突破400家,股票总市值超过2万亿元,融资金额达到2700亿元左右。不仅促进了经济转型,使得资金流向了一些新兴的传媒、科技行业,有效发挥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机构投资者投资的重要市场,截至今年8月,机构投资者持有流通市值的份额超过4成。创业板己经成为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因如此,创业板的发展受到了有关方面的肯定。如今年9月上旬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宣布,为适应证券市场变化的需要,经充分听取市场意见,并经指数专家委员会审议,上市时间满三年的创业板股票具备沪深300、中证500等成份指数样本空间资格,将于下一次样本股定期调整时实施。这意味着创业板股票有望在今年12月份入选沪深300等指数成份股,这是对创业板发展的肯定与认同。
当然,5年的发展也暴露出创业板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如新股“三高”发行问题突出,这成为新股发行制度的一个重要顽疾。又如,包装上市乃至欺诈上市时有发生,新股上市变脸问题严重,上市公司成长性不足。再如,创业板沦为了上市公司原始股东的“套现板”,大小非套现现象十分严重,公司存在空壳化之忧。此外,市场投机炒作现象十分严重,创业板成为名符其实的“投机板”。
而更加重要的是,从创业板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上市资源面临着急剧分流的威胁。因为面对创业板的飞速发展,在IPO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上交所,于今年初提出了开设“新兴产业板”的构想,并将此列为2014年上交所重点工作目标。该板主要服务于互联网、节能环保、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文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是名符其实的“第二个创业板”。
虽然“新兴产业板”的开设方案并没有得到证监会的批准,但上交所却因此获得了发行小盘股的机会。今年3月27日下午,证监会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布的一则发行监管问答表示:“首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意愿,在沪深市场之间自主选择上市地,不与企业公开发行股数多少挂钩。”而在此之前,沪深交易所在新股发行数量上是有划分的。如首发规模在8000万股以上的,以上交所发股上市为主;在5000万股以下的,以深交所发股上市为主。5000万股以上~8000万股以下的,由沪深交易所来共同竞争。因此,证监会发行监管问答的发布,意味着上交所也可以发行首发规模在5000万股以下的IPO公司了。而在随后的新股发行过程中,确有大批的IPO公司从深市(包括创业板)发行转为沪市发行。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受到威胁。
而这一次证监会在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资本市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表示,要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允许符合一定条件尚未盈利的互联网和科技创新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满12个月后到创业板发行上市,这对于创业板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根据统计,截止10月9日,新三板1167家挂牌企业中,有451家信息技术企业,342家工业企业,155家材料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分布在TMT、移动互联网、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创新型行业。这些公司都符合到创业板上市条件。如果该项措施得以实施,创业板将获得源源不断的上市资源。因此,伴随着创业板开设5周年日子的到来,创业板正迎来一次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