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月26日电(记者潘林青、叶婧)近日,我国不少城市市民发现,打车可以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因为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手机打车软件推出了向司机和乘客返现的优惠。多位业内人士反映,虽然返现减轻了乘客的打车负担、增加了司机收入,但在支付安全、交通安全、黑车拉客等方面尚存一定隐患。“免费午餐”要想吃好,仍须确保“质量安全”。
打车进入“全民优惠”时代?
这几天,我国一些城市中经常乘坐出租车上下班的市民发现,打车竟然可以“不花钱”了。“我今天打车费用为9.5元,微信给我返还了10元,不仅没花钱,还赚了0.5元。”在济南一家医院工作的王伟说。
记者了解到,受惠于嘀嘀打车、快的打车等手机打车软件推出的优惠,全国有不少市民像王伟一样,打车可以不花钱、少花钱。如果有些城市出租车起步价低于10元,打车甚至可以“赚钱”。
不仅是乘客,不少出租车司机也从中受益。“以前除去各种成本,我辛苦干一个月只能收入三四千元。现在有了返还政策,我每月至少能多收入一两千元,并且这些天返还的钱还呈现不断上涨趋势。”23日上午,记者乘坐出租车时一名出租车司机说。
1月10日,嘀嘀打车开通的全国32个城市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乘客享受立减10元,每天最多不超过3单,司机享受立奖10元,每天最多不超过5单,每天随机产生1万名幸运乘客给予免单优惠;快的打车和支付宝近日也宣布,出租车司机每次用支付宝成功收车费,即可获得15元奖励(每天5笔封顶),同时用支付宝付车费的用户也将获得10元返现(每天2笔封顶)。
一些出租车司机和乘客同时使用“优惠政策”,使得收益加倍。济南一名出租车司机说,他经常让乘客用微信和支付宝各支付一次车费,他再将车费用现金给乘客。这样“两进一出”,他可以多赚25元(支付宝返还15元、微信返还10元),乘客可以多赚20元(支付宝返还10元、微信返还10元)。
“免费午餐”存隐忧
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虽然这些优惠政策减轻了乘客的打车负担,增加了司机收入,但是在支付安全、交通安全、黑车拉客等方面尚存一定隐患。
“虽然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车费很优惠,但我一直没用,怕的就是银行信息泄露造成更大损失。”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立丽说,比如微信支付,要求乘客填写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打车地点、路途轨迹、目的地等个人隐私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乘客人身、财产安全都将遭受威胁。
济南汇源出租车公司经理杨诺告诉记者,打车软件盛行也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乘坐出租车时,手机打车软件一直在用语音播放打车起点与终点等信息。为快速“抢单”,司机需要经常看手机屏幕、进行相关操作,还要打电话与约车乘客联系,根本无法集中精力开车,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此外,打车软件还为“黑车”提供了生存土壤。记者有一次用嘀嘀打车预约第二天用车时,发来的短信中相关信息为正规出租车。而第二天记者乘车时,发现来车只是一辆普通的民用捷达轿车,并没有济南常见的出租车涂装,根本不是短信中提到的那辆。
记者就此询问时,这名“黑车”司机说,正规出租车有事来不了,将“单子”转给了他。现在有了打车软件,他的生意好了许多,出租车干不了、不愿干的活都转给他,一天至少可以拉八九个。
“免费午餐”须确保“质量安全”
不少人士认为,要想吃好打车软件提供的“免费午餐”,还要从强化支付安全、驾驶安全、查处“黑车”入手,杜绝隐患确保安全。
首先要确保手机支付安全。多位专家认为,微信、支付宝等相关企业应加强用户信息的保密工作,防止信息外泄被不法分子利用。政府有关部门也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对于企业泄露用户信息并造成一定损失的,要加大处罚力度,确保用户信息和支付安全。
另外,对妨碍安全驾驶行为也应加大处罚力度。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国敏说,开车时操作手机软件、打电话等行为都会分散驾驶人的注意力,属于“妨碍安全驾驶行为”,一旦查实应按法规扣分、罚款处罚。
针对“黑车”问题,不少人士认为,手机打车软件公司可以用经济激励等手段鼓励乘客进行举报,查实后要及时进行“封号”并向相关监管部门举报,相关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中对“黑车”的相关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作者:潘林青 叶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