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宛男:银行股恶性循环何时了_股市名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银行股恶性循环何时了

加入日期:2014-1-25 8:04:56

  在央行单周净投放3750亿元,慷慨为市场输血之后,本周股市终于收阳,其中上证指数涨逾2%,深成指涨逾4%,中小板涨近5%,创业板更是迭创新高,一周上涨6.37%。连地产股都大涨特涨,可银行股依然不为所动,四大行中,工、建两行微跌,中、农两行微涨,涨跌幅均未超过0.5%。
  银行股越来越成为A股市场的“累赘”。16家上市银行中,市盈率最高的平安才7倍,最低的光大仅4.02倍;除民生、招商、平安、宁波,其他12家全部破净,最低的交通银行才0.68倍。
  如果说钢铁、水泥、煤炭、有色等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困境,需要为经济转型付出代价的话,商业银行绝非过剩。不仅如此,16家银行股的盈利超过整个市场的一半,市值约占20%,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银行股是绩优股的代表,也是高分红的代表,可投资人就是不买账,连美银、瑞银这些一向对银行股情有独钟的境外投资者,也把银行股抛了个干净。
  中国的商业银行现在已经陷入恶性循环。
  银行要赚钱,靠的就是利差,就是拼命放贷。有报道称,在熬过了年末的停贷、减贷之后,年初信贷开始集中投放,仅1月前20天,工、农、中、建四大行新增贷款已达4400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3000多亿的水准;而与此同时,存款居然流失7000亿元。存款的流失既有互联网金融各种“宝”的冲击,更是因为名义利率太低,百姓不堪受银行的“盘剥”。为了争抢存款,存款利率“一浮到顶”;当然,上浮10%还不足以吸引储户,于是不得不靠理财产品、信托、委贷等表外业务。渣打银行盘点中国理财产品规模,称去年底已达11万亿,超出去年全年储户存款增加6.6万亿元。显然,平均5%-6%的理财产品抬高了资金成本,水涨船高,贷款利率继续上浮,银行继续成为侵蚀实体经济和流动性紧缺的“罪魁祸首”。更要命的是,按M2年增13%的指标,年增贷款当在9万亿左右,而按75%的存贷比,就得相应增加12万亿存款;再按10%的核心资本,又得相应增加1.2万亿资本。资本市场为什么害怕银行股?讨厌银行股?怕的是天量再融资,厌的是坐享暴利,不断吞噬实体,制造“钱荒”。证监会不是鼓励破净的蓝筹股要带头回购吗?银行赚的那点利润除掉分红(主要给汇金等大股东拿去),补充资本金都不够,又哪有余钱回购?
  中国经济要转型,传统的商业银行融资模式也必须转型。银行的流动性不能靠年复一年、贪得无厌的股权融资,也不能靠利率不断抬高、信息极不透明的影子银行。有专家提到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特别是银行手中约10万亿的房屋贷款资产可以尽快实行证券化,这是很有道理的。银行始终将房贷视为优质资产,尽管不断有人扬言,多少年后中国房价要崩盘,但一则中国的房贷首付一般在30-50%(不像国外有零首付),二则房贷利率较海外高得多,包装得好,完全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且除了房贷,银行手中还有不少优质贷款。相对于银行130多万亿的总资产,目前我国每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不过500亿元,步子完全可以迈大些。
  只有银行股步入正道,中国股市才能真正走好,否则就只有畸形的结构性行情,投资人(包括散户和机构)只有靠炒新、炒小、炒差,来火中取栗,再怎么指责、教育,直至采取逆市场化的各种行政手段,也是徒劳的。

编辑: 来源:□.贺.宛.男.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