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2013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7%,略超出预定目标。当年“保10”、“保8”的“G DP保卫战”已成历史,中国经济增长进入“7时代”。
中国经济系统经过短期调适,已经显示出对这种次高速增长的适应性。
经年的高速扩张之后,增长骤然放缓,必然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上届政府的主要应对思路是进行需求侧管理,通过政府扩张弥补市场需求不足。这样的方法效果立竿见影,成功地让中国率先走出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是副作用也不小,埋下了产能过剩和地方债企业债高企的隐患。不过从刚刚公布的2013年数据来看,通过连续5年的磨合,也得益于新一届政府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管理并重的调控思路,中国经济正在适应7%到8%的“次高增长”这一“新常态”。
多组宏观数字印证了这种适应的情况。首先是连续多个季度保持平稳的增长速度。2013年世界经济形势再度恶化,与之相对应,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也再次变成负数;同时,新一届政府的调控思路也将调结构置于稳增长之前,更多地通过简政放权等间接方法让增长稳定在合理区间,政府投资手段弱化。然而这些不利因素并没有带来增长的剧烈波动,从2012年第二季度跌下8%算起,中国G D P增速7个季度里分别为7.6%、7.4%、7.9%、7.7%、7.5%、7.8%、7.7%,上下幅度不超过0.5个百分点,2013年更是只有0.3个百分点。
其次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情况也在逐步好转。累计数据自2012年1至10月由负转正后波动上行,到2013年1至11月,同比增长已经达到13.2%。各月累积的每百元主营业务利润率则是从2013年1至2月的5.18%持续上涨,全年达到5.77%。在PPI连续22个月负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改善主要来自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13年全部就业人口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受企业利润回暖带动,财政收入在下半年也明显好转,中央财政收入甚至从3月的同比下降5.2%跃升到11月的同比增长16.7%。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且结构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连续第五年下降。
第三是增长质量提高迹象明显。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62204亿元,在G DP中所占比例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让就业情况得以在经济减速的前提下保持稳定,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区域结构进一步改进,中西部地区G DP占比达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增长2.6%,远低于3.5%的预定目标。城镇化及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推进,城镇化率达到53.73%,比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下降3.7%。
随着中国经济对次高速增长的适应性不断增强,2014年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在7.5%到8%的增长区间。从国际因素看,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有利于中国出口改善;从国内因素看,城镇化进程加快将加速投资扩张,服务业发展加快有利于服务业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新红利”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觑。(方烨)
作者:方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