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重启之后,股市已损失近万亿市值,市场生态恶化。很多市场人士认为,目前看不到A股市场的底线。分析人士认为,要找出A股的底线首先要做的是修复市场生态,吸引投资者回流股市,而目前正迎来修复市场生态的最佳时机。
当下的股市生态大抵可用三张图来勾勒。第一张图是,大规模增量资金不愿进场,存量资金逐渐从股市的核心资产流出,导致其估值持续下行,市场气氛长时间处于冷清状态。这些资金相当一部分投向了以固定收益产品形式存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或信托产品。这是投资者的理性选择,资金一般会倾向于投资两类品种,一是红利高的品种,二是成长性好的资产。从目前情况看,股市中的核心资产成长性并不突出,红利水平相比理财产品和信托又逊色不少,股票还存在波动风险。在未出现“血本无归”的情况之前,投资者仍会偏好这类固收产品。
第二张图是,成长故事在泡沫中持续演绎。2013年,“市值管理”逐渐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制造了一个接一个的成长神话。从起源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全球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市场有了丰富的故事题材;二是上市公司有动力也有钱,前几年上市的公司大多都拥有大额超募资金,目前很多大股东已接近或完成解禁,有做高市值套现或进行其他资本运作的需求。在“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下,创业板出现节节攀高的盛景。深交所数据显示,创业板市盈率水平已达60倍左右。泡沫显然已经出现,但并不代表泡沫会马上破灭。
第三张图是,新股发行重启正催生新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将使二级市场变得更为艰难。奥赛康(行情,问诊)事件表明,大股东套现完全可以发生在二级市场的起点。若这一规则没有改变,成长股的市值管理将会前置至一级市场或一级半市场,二级市场的成长股盛宴可能从此走向衰落。我武生物(行情,问诊)网下申购出现蹊跷中签率一事,表明投行在市场生态链的角色正在加重。市场上的主流资金会加大与投行的共谋力度,进而通过投行实现跨市场套利。主流资金分流,二级市场赚钱效应缺失,新股发行正在缩短市场生态链,这些都有损于二级市场健康发展。
股市生态已严重失衡,但也并非没有修复的契机,当下就有可能迎来改变的最佳时机。
第一张图的格局可能率先发生变化。近期信托兑付危机在市场中慢慢发酵,刚性兑付极有可能被打破,风险意识会很快渗透到投资者心中。信用风险释放将导致信用体系重构。之前增量资金不愿进入股市的最大原因是,信用风险还未释放。当这个风险释放后,股市核心资产可能迎来真正的底部。届时,第二张图的泡沫可能被挤破,并走向估值回归。
其实,成长股的估值回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成长股盛宴从此不再。第二张图的起点在于超募资金,这些钱虽然在当时引来颇多非议,但毕竟后来为市场带来一些活力。虽然有泡沫,但其繁荣景象还可为二级市场参与者带来一丝安慰。然而,第三张图的出现可能会让第二张图慢慢消失,因为市值管理的前置,第二张图中的“人和”因素可能缺位。种种迹象表明,修复目前市场生态,重塑市场活力的关键一环在于“发行制度”。近期,关于新股发行的议论也已达极致,这是一个改变的最佳时机。很多时候,真正的危机出现在人们始料不及的地方。目前这些问题都已经摆在了人们面前,要的是“改变”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科学合理的发行制度设计需要走两步,一是借鉴,二是推演。A股市场发行制度比较好的模板就是香港市场,从多年的效果来看,无论是新股还是老股,香港市场的估值相对而言比较理性,普通投资者也能在发行环节买到很多好股票。从推演步骤来看,任何一个制度出来之前,都应该反复推演,市场会作何反应,是不是存在明显漏洞,是否有损“三公”原则。从舆论来看,目前或许已经是个“制度底”。既然如此,何不夯实底部,修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