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资格回归,意味着券商将可以打通客户的闲置资金与资产,做大自己的中介业务。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0年后,券商又重新拿到了托管资格。不过,这一次的回归券商面临多重困难,不仅有银行“一家独大”的既定格局,还要小心翼翼地游走在风控边缘。然而,托管市场的大蛋糕还是相当诱人,虽然近年来费率不断下调,但总量还是相当惊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托管资格的回归,意味着券商未来可以打通客户资产,利用投资者的闲置资金与资产,做大自己的中介业务。虽然目前的一级托管制度仍是打通的障碍,但从各方面角度看,监管层正考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给予审批通道进行松绑。
托管大蛋糕
1月2日,海通证券(行情,问诊)发布公告称,收到证监会的批复通知,公司获取了基金的托管资格。之后,招商证券(行情,问诊)、国信证券也相继得到监管层的核准,成为第一批拿到基金托管资格的券商。
“去年初一些大券商就向证监会上报了托管方案,证监会与投保基金的人做过调查后,选择了几家大型券商”,一家上海地区的券商高管告诉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
实际上,券商重拾托管资格早在一年前就已初露端倪。2012年11月,招商证券获得证监会批准进行私募基金的托管业务。而这次资格的颁发,覆盖的范围不只局限在私募基金,托管市场最大的资源,公募基金也被囊括其中。
在此之前,公募的托管只被限定在20家商业银行。历史上,券商因挪用保证金曾被监管层综合治理,其中一项便是托管资格被剥夺。
在托管业务中,净值计算与资金清算是重点,基金会向被托管方支付费用。
具体抽成比例,将根据基金的产品类型划分。风险高的权益产品,托管费率高达2.5%,中低风险债券产品则在0.5%-1%区间,流动性最强的货币基金是0.33%左右。若以2013年公募总规模计算,当年产生的托管费将超50亿元。
“现在银行间对公募的托管竞争很惨烈。一般是分行制定任务,基金派渠道总监来介绍产品,支行推动完成基金的销售额度。基金会根据各家银行的销售量决定把托管权交给谁”,浦发银行(行情,问诊)一位员工透露。
因此,银行与基金间的托管关系就形成一条“利益链”。银行作为渠道销售产品,作为回报,基金将产品的托管权交付银行。
不过,如今券商杀入这片战场将改变银行“一家独大”的格局。据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了解,国泰君安也已向证监会申请公募的托管资格。2012年底,公司继招商证券后,也得到私募基金托管业务的牌照。
多个安全锁
时隔10年后再次介入托管市场,券商面临的现实难题一道道呈现面前。
首先,要争食公募托管权,券商直面的是既有利益者银行。在这个领域,多家银行已上演多年的瓜分战局,由于现在的托管业务不存在技术难题,因此同质化竞争带来的是费率不断下调。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银行是因渠道优势与基金达成托管的利益交换。反观券商,虽然开放了代销资格,但网点与渠道渗透远不如银行。券商的优势只是研究实力较强,对基金的吸引力并不大。
“基金公司的产品经理,每天都会跟踪产品销量进行排名。销售压力比较大,谁卖得多,托管权才会给谁”,前述浦发银行人士表示。
据悉,目前券商获得托管资格后,主要的计划还是在既有客户中挖掘。对于握有多个牌照的综合性券商而言,托管业务将很快开展。首批获得资格的券商,如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均控股或参股基金公司,前者控股海富通、参股富国基金,而招商局体系,也有招商基金。
不过,再度回归最大难点,仍是风险控制问题。其中,客户资产安全是重点。
目前,证券市场实行第三方存管原则,即资金存管在银行,券商负责清算与交易。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资金账户与银行账户对接,券商与投资者无形中被设置了一道防火墙,从而断绝了挪用客户资金的可能。
“托管的主要工作,净值计算与资金清算等,券商完全能胜任。资产保管方面,有存管原则的约束,投资者的钱还是放在银行里”,一位券商分析师表示。
实际上,大多数券商都开始进行了净值计算与清算的工作,主要负责该业务的部门是运营中心。该部门属于后台的管理支持系统,以海通证券为例,运营中心与合规风险部、稽核部、计划财务部等并行。
同时,投保基金也专门建立一套交易资金结算的监控系统。系统实时监控证券账户的资金划转,一旦出现较大金额变动,投保基金就会启动程序,先核查券商在其系统登记的备案,随后取阅相关的资金流动,并对券商内部进行调查。
托管仍有实质性障碍
重启托管业务,监管层的理念转变,在于建立资本市场多品种的决心。
“证监会还是比较小心的。除看重风控能力,券商过去是否有过丰富的计算与清算经验,也在考核的范围内。ETF、对冲基金的量以后肯定是不断增加,它们的净值计算比较繁琐,券商浸淫资本市场之中,相对于银行的优势显而易见”,前述副总裁透露。
同普通产品相比,ETF、对冲基金的净值计算相当复杂。比如ETF挂钩跟踪指数,计算时需要确定一个份额折算日,如何合理地进行时点判断成为关键。由于券商长期跟踪大盘,对时点的判断更为敏感,这点是银行所不具备的。
而对于券商而言,托管资格的落地,不仅仅意味着又增厚一块利润,打通托管与中介的业务关联,才是各家虎视眈眈的“肥肉”。
2013年以来,券商的资本中介业务,如融资融券、约定回购等开展得如火如荼,相当程度上增厚了业绩,抵御了市场下行的风险。不过,资金、券源的捉襟见肘逐渐成为各家券商的“天花板”,目前除公司债外,券商的融资渠道狭隘。
一边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边却是躺在客户账户内的大量闲置资金。一旦券商做熟托管业务,打通投资者与自己的账户,反哺其资本中介业务,将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入。
“具体的操作方式,券商可以和客户协议约定,在一定范围内出让闲置资金和证券的管理权,供券商进行抵押与拆借。这样客户能获取额外收益,券商也能做大两融蛋糕”,前述分析师告诉理财周报(微信公众号money-week)记者。
然而,目前打通仍有实质性障碍,横在券商眼前的鸿沟,就是一级托管。简而言之,券商与客户间还有中登公司,前者不能接受后者的全权委托。
这种制度里,中登公司看得见投资者的证券数目变动,但券商不能利用客户的金融资产。不过,监管层正有所改变,证监会与协会正在商讨二级托管制度,允许券商上报打通方案,但范围不在场内的公募基金,而是场外的私募,采取“一对一”的专项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