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 退出,同样有专家警告,房地产泡沫恐怕被刺破,前提和热钱进入是一样的,进形成泡沫,退刺破泡沫。专家可听可不听,央行的态度不可不重视,但是关于热钱,没有说法。
人民币升值是否是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现在是一个话题,一个专家范围里的话题,一个专家名叫张庭宾 ,一个专家名叫成叶华。
张庭宾认为人民币升值推动房价上涨,逻辑关系是这样的:人民币升值吸引热钱流入中国,热钱在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中占有相当比重,而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又是人民币增发的最大来源,人民币增发则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货币因素。成叶华则认为,人民币升值不是房价上涨的原因,一方面热钱因素有限,另一方面房价上涨甚至不能归因为货币因素。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总水平,而非单一商品价格。商品房是单一商品,其价格变动取决于供需状况。供需失衡导致房价上涨,房价上涨吸引投机资金,投机资金又推动房价上涨,因此,与其说房价是印出来的,确实不如说是炒出来的。为了证实权威性,成文引用了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文章作为论据。
就事论事而言,张庭宾的文章更多地反映的是一种市场的直觉,水皮也持有房价其实是货币现象的看法,但是在多大程度上和热钱相关则没有实证,在印象中,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年份恰恰是宏观调控明确针对房地产的2005 年初,之后的2009 年和2010 年则有外资抛售的动向。热钱这个东西,其实在统计学上很难界定,外汇局从来也没说清楚究竟有多少热钱流入过中国,至于热钱又何时何地流出中国,更是一笔糊涂账。成文中引用的热钱公式实际上也是一个理论上的公式,热钱= 外汇储备+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货币和服务贸易差额—外商直接投资—境外上市融资—外债增量。按照成文的统计,热钱流入中国的规模并不大,流入规模最大的2008 年也就1033 亿美元,2011 年和2012 年则为热钱流出,成文的判断和市场的感觉是有差异的,不知道是公式的问题或者是数据的问题,从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的不规模波动看,至少在2013 年的变化就是剧烈的,从年初6000 亿人民币的规模到年中-400 亿人民币的规模,再到年底4000亿的人民币规模,这种过山车式的资金绝对不是正常的贸易顺差或者逆差,也不是什么外商直接投资或对外直接投资,更不是什么外债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考虑到其他因素的相对稳定,影响外汇占款人民币投放骤大骤小的就是热钱,换算成美元在1000 亿左右的规模,这仅仅是一个月的数字,考虑到累加的因素,每月新增的变量恐怕也在500 亿美元上下。因此,说热钱流入中国有限,恐怕不符合实际情况。热钱的特征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否则就不会有6 月份“钱荒”的产生了。
人民币在不断升值,热钱进入中国有利可图,但是热钱可能偏偏不存在银行,不投向实体经济,所以以传统的管制办法对冲热钱结果是正好相反,否则很难解释为什么在M2 达到100 万亿的世界公认流动性最宽裕的中国,短期利率会如此居高不下,钱荒会一而再发生,金融市场如此动荡,这显然都和“稳健”两个字格格不入,央行如何发挥稳定作用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那么热钱流向哪里了呢?哪里“鼓包”,热钱恐怕就是流向了哪里,股市没有行情,热钱不会流入,货币市场紧张,热钱也不会流入,实体经济不振,热钱更避之不及,房价一年上涨20%,成为明显的“鼓包”,热钱的去向极可能是这里,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直接炒房是一种,信托理财是另外一种,委托贷款也许则是第三种形式。反正,房地产的投资数据表明,房地产不差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