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为新一轮改革开放探路

加入日期:2013-9-30 8:01:41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这意味着,新一轮改革开放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对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一些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亟待攻克,一些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突破。在这样的形势下,肩负着重要使命的上海自贸区,将为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是国家战略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自贸区之于中国改革开放,意蕴深远。

  从上海自贸区的总体目标与任务措施看,在未来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中,将建设一个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其着眼点在于,为下一步改革开放探路,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终为全国服务。也正因此,上海自贸区具有“试验田”的作用,其相关配套改革开放细则,将按照“先行先试、风险可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方式,有序推进。特别是对于自贸区中的金融改革开放举措来说,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成熟一项推动一项,渐进式前进,将是改革探索的关键所在。

  毫无疑问,在上海自贸区的诸多创新举措中,金融改革开放的步伐最受关注。因为金融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金融改革开放的探索,已经迈出一些关键步骤。一方面,自贸区内将加强金融制度创新:包括在自贸区内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先行先试利率市场化,在全国统一部署框架内稳步推进;自贸区内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风险可控情况下有序推进,支持企业“走出去”,提高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将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允许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上海本地银行在区内新设分行或专营机构;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区内银行业;支持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等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中资银行在区内开展离岸银行业务。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前,已经有11家金融机构首批入驻自贸区。

  防范化解风险是金融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金融改革开放的推进,必须要以风险防范为基础。从已经公布的一些信息看,渐进式改革开放的谨慎态度,在自贸区的多项举措中得以体现。比如在国务院批复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方面,比此前申报稿略显谨慎,第三方支付、期货交割等措施被删除。另有一些金融改革举措,则增设了前提条件,如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各方关注的内容中,总体方案则较之申报稿增加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以及“创造条件”等表述;银行业开放方面,增加了“在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这都体现了相关金融改革开放的渐进原则。

  可以说,在自贸区建设的渐进过程中,必须以防范风险为基础。也就是说,既要积极主动推动各项制度创新,又要树立“底线思维”,注重风险防范。在自贸区挂牌当天下午举行的说明会上,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表示,自贸区内所有金融改革均将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成熟一项推出一项,央行将与上海市政府加强合作,密切评估和跟踪,防止热钱通过自贸区冲击境内金融体系。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在同一场合表示,将要求区内金融机构必须满足银监会现有的审慎风险监管要求;对现有的监管指标(如存贷比),根据实际适当调整;还将建立特色监测的报表体系,要求区内商业银行针对各类风险建立制度和流程,防范境外风险传递。

  由此可见,相关各方对于自贸区内金融改革进程中的风险防范,有着清醒的认识与准备。实际上,这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探索并不矛盾,只有把防范风险的工作做到位,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进程才会进一步加快,只有把上海自贸区的改革试验做成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才能更好地服务全国的改革开放。无论如何,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序幕已经拉开,中国经济新一轮改革大潮即将到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