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不明朗状况 华生:炒作很疯狂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叶檀:不明朗状况 华生:炒作很疯狂

加入日期:2013-9-28 9:32:34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李志林:节前股市的四大纠结有望化解
  每年国庆长假前,市场总会纠结于“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这个老问题。今年尤为沉重。这是因为:
  1.节前有可能出台的“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是否能符合市场的预期?
  本周初,在2230点以上的位置,《证券日报》曾放风:“据来自权威人士的消息,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有可能在国庆前出台。”并且,没有新股发行中实行优先股制度,以及新股向二级市场配售的内容,甚至说,已过会的80多家新股将在第四季度打包批量发行。作为证监会指定披露信息的报刊提前放这样的风,不能不使市场揣测:这是否证监会在测试市场对重启IPO的承受力?因而,投资者对这个影响股市供求关系的敏感消息十分纠结,纷纷在长假前落袋为安。
  可是,还没有等到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证指数便跌破了2150点。在我看来,比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层必须反思:为什么中国股市会熊冠全球六年?为什么股指至今仍在12年前的2245点之下?为什么新股已停发了一年,市场却依然在原地打转,开年阴线?关键是股市体制和机制不合理,只考虑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忽视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使市场信心丧失,资金流失。
  为此,必须痛下决心,推出改革体制机制、让市场满意、能真正扭转股市危机的两项实质性改革。
   一是,从新股发行开始就推行优先股,杜绝“一股独大”和没完没了的新大小非产生。这是有利于市场、有利于投资者的最重要的改革。同时,再融资也实行优先股。而不能避重就轻、偷梁换柱,把优先股仅用于银行股方便地再融资,变成有利于银行股和大盘股圈钱的工具。
  二是,新股发行按二级市场持股市值配售。超级大盘股除外仍可用承销团等其它方式。但不是从二级市场购买的大小非持股不能参加配售。此举属于重大利好,必会促使大量场外资金进场买股票。
   如果推出的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满足不了这两项,或是含混其词,羞羞答答,遮遮掩掩。尤其是单一地推出再融资的优先股,那么,还没等到新股重启,市场便会从现在的2150点迅速跌回2000点,迫使新股改革意见再次收回。返工,那就太不堪了。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本周五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已明确表态:“必须对过去IPO办法进行较大改革,最大限度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所以重启IPO必须与体制机制改革相结合。”据此可以预期,重启IPO时,推行上述两大改革实现有望矣!
  肖刚主席化解中国股市危机有望矣!
  为了解决这两个根本性的改革问题,或者需修改公司法和证券法,或者需由国务院发文件,这样从时间上看,重启IPO那就是明年的事了,这就可为市场腾出做年底行情的机会。
  2.外高桥何时开始跳水?将跌到何处?
  当自贸区概念股连续7个涨停后,适逢外高桥复牌,整个自贸板块便进行3个多星期的横盘。但是,外高桥复牌后,却走出让所有人都看不懂的走势。在17个交易日中,竟连续15个涨停,另两个交易日涨幅也超过一个涨停,涨幅高达375%。这样的飙升,是22年股市历史上所没有的。客观地说,显然过分了。
  于是,外高桥在何时打开涨停?何时跳水?牵动了自贸区概念股板块,乃至整个市场的神经。按照外高桥周二和周三上午无量涨停的情况看,该股主力原本计划在周五,将外高桥涨停到76.40元后,再打到跌停,通过20%的震荡,来顺利完成节前出逃的任务。若它从76元跌到50元以下,必将引发整个股市的大暴跌,并且很可能会迫使管理层提前下令外高桥集团抛售国有股来抑制过度投机,整个市场就会遭殃。
  好在市场力量在周三下午就抢先动手,将外高桥连打两个跌停,迫使主力高位大量接盘,避免了市场的过度震荡。周五下午,尽管外高桥陆家嘴还处在跌停板,但市场已经踢开外高桥“闹革命”,所有的指数都以涨势报收,创业板涨幅尤大,从而成功地化解了市场为外高桥所累、唯外高桥走势是从的纠结。
  3.自贸区概念股行情结束了吗?
  这一疑问已存在于市场两个星期,但自贸区概念股却如火如荼。在我看来,直至本周四、五才可以说,自贸区概念股纯粹炒作概念的第一波,即充满激情的第一波结束了。
  但是,自贸区的行情还会有第二波、第三波……N波。其生命期,至少延续到自贸区的三年试验期满。只不过,后面的行情,不能再玩虚概念、虚题材,而必须是在自贸区中有实实在在的资源(土地、仓储、冷库、港口等)、确实受益于自贸区,有大量的业务、有很强的竞争力、有高成长性、有业绩支撑。
  可喜的是,在周五自贸区概念股一片跌停中,已出现了两个涨停的上海本地股票(其一是创业板),这便是真正自贸区概念股崛起的信号。我相信,国庆后,自贸区概念股将会在动荡、分化中差别化发展,有的仅是反抽,有的会卷土重来,也会有新面孔脱颖而出。人们务必从国务院颁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试验方案》,以及今后自贸区的运营中,不断发现和捕捉自贸区概念股的新机会。
  4.市场的结构性行情会改变吗?
  从去年12月4日起,上证指数从1949——2160点,涨幅10.8%;上证50从1502——1639点,涨幅9.1%;沪深300从2102——2394点,涨幅13.8%;深成指从7660——8472点,涨幅10.6%;中小板从4013——6030点;涨幅50.3%;创业板从585——1323点,涨幅126.2%。
  从以上数据看,四个大盘股指数的涨幅甚小,至今仍在去年年底的收盘指数之下,依然处于熊市。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则是领先全球股市的大牛市。
  有许多人总是以大盘股指数远远落后于小盘股指数的涨幅、大盘股估值超低,经济指标复苏为由,认为市场风格将会转换,大盘蓝筹股总有一天会卷土重来。甚至在创业板涨30%开始,就一再称“泡沫”,“要补跌”,但是,美好的愿望却一再落空。倒是8月下旬以来,将大盘股换成同属主板的自贸区概念股的投资者,在短短一个月,就实现翻倍,一举扭亏为盈。
  我认为,上述六大指数的结构性分化是合理的。因为,这种分化,完全符合“克强经济学”。
  “克强经济学”包含有“破”和“立”两个方面。所谓“破”,就是:去过剩、去“周期”、去杠杆、不唯GDP、不推刺激政策。所谓“立”,就是“三新”:新方向,即全力打造经济升级版;新引擎,即新兴产业的“新五朵金花”+上海自贸区概念;新动力,即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改革、创新、发展。
  从这样的高度看,目前中国股市结构性的牛市和熊市并存,正合“克强经济学”所愿,不可改变。当然,如果新股发行改革意见符合市场两大预期,那么大盘股也会水涨船高、上一个台阶的,但仍然不可能唱主角。
  5.本周末大小盘指数仍是两重天。
  上证指数收2160点,已连续两天收于五周均线(2165点)之下,处于弱势状态,就看下周一和国庆后能不能收复。
  而创业板收1323点,远高于五周均线(1266点)之上,中小板收6030点,也远高于五周均线(5903点)之上。这表明,国庆后的行情,仍将是创业板、中小板的轮子转动得较快。此外,还要关注证监会实行重组“通道制”后,资产重组股行情的机会。(.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多数市场高手看好后市
  ——兼谈房产等其他经济社会热点
  复旦大学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博导 谢百三教授
  一、 股市高手大多都不屑房市,也有两个市场都大赢的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既炒股票,也投资房地产;1992年,2万元起家,后在2001年炒股达到230万元,拿出110多万买了上海两套房,一套63万(175m2),3600元/ m2,一套51万(102m2),5000元/m2;另110多万元继续投入股市,到2005年,资金达到480万元;又拿出82多万,在北大、清华边的五道口——华清嘉园买了两套小户型房(41 m2),每m2为1万元,剩下的400万继续投资股市。
  11年过去了,上海房子都涨了7—8倍了,北京买了个“风暴中心”,由于是学区房,涨到了8—9万/m2了;扣税后,还可挣7倍左右。但他经常后悔,因为股市的账户已从2001年的110多万变成了3300万了,32倍多。当然,他是这方面的研究者,一般老百姓是不可能走他这条路的。股市中长年摸打滚爬,输多赢少。
  但也有股市房市都很成功的,国家严厉调控前,在上海徐家汇闹市区用按揭买了20多套房,再以房产作抵押借钱买股票。当前总理调控房市越来越严厉时,主动抛掉了绝大多数房产,仅留了两套房了,大部分投入股市、债券与基金了。这次局部性牛市中,挣得很多。他们不愿被人们认作“房哥”、“房叔”。
  二、多数资深人士看好股市后市
  据调查,尽管周四股市大跌40点,主要受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好消息出尽、兑现潮的影响,但多数市场资深人士依然看好股市后市。详见下:
  宋研究员:比较看好股市后市。我们不想与实体经济硬联系,中国股市与实体宏观经济没有太大关系,GDP从几千亿元涨到了50多万亿元,今年可达9万亿美元,是美国的一半,日本的两倍了,股市总指数就是姗姗不涨。但这几个月来,凡事认认真真投资股市的,都挣钱了,股市的财富效应一览无余。涨10—20个涨停板的有,涨3—5倍的也不罕见,翻番的更多。约60%—70%的个股都在向上涨,特别是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真是不管外边刮风下雨,我们在局部板块上炒得热火朝天,股市红旗招展。股市教育了人民,全部大涨,没那么多钱;不现实,局部、结构性炒炒够了!
  孙研究员:现在显然处于牛市初期。不想去探讨与经济的关系。熊市熊久了,调整差不多了,就会穷则思变。从去年12月4日开始,这波结构性牛市就波澜壮阔地展开了。且从那时开始,上证指数在全球股市的综合指数中罕见地失真。说这轮局部牛市、结构性牛市的最主要的理由是近3000家证券中,约有50%—60%的都不同程度地涨过了,少的涨了20%;多的翻番的,涨了几倍的,比比皆是。不仅创业板、中小企业板,主板中也有涨的。
  只要有个奇怪的题材,就呼呼地往上涨。如上海自贸区概念股,外高桥17只涨停板,疯了。自贸区是中国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又一战略举措,外高桥本身业绩也会传奇般地上涨再上涨吗?当然涨涨是可以的,但人们就这么认定了,且证监会也不便干预;新生事物啊(现在跌停了)!但即使几个跌停板后被打开,早进去的还是挣大钱。陆家嘴也从10元到24元,涨停板打开,还大涨了4—5个涨停板。其他概念的也很多,有个概念,有个题材,有个故事就往上炒,上边也乐见其炒。
  新股又以种种理由拖着不发。IPO在元旦前后重启就好了。按理大盘蓝筹股以后也会涨,但可能大涨几天后,行情那时就快结束了。
  优先股对保险、银行股是利好,收益高,巴菲特就是这么干的,但要看看具体细则。(等等,等等,看多者较多。)
  另一个市场有名的资深人士陈总认为:6年的市场调查似乎该结束了,现还在盘底之中,牛市应该出现了。自贸区、创业板、个股、板块牛市、局部牛市、结构性牛市已成共识。中小企业板涨了20%,而创业板今年涨了83%,从去年12月4日至今涨了110%,是万科市盈率最低时的8倍。现在是6.3倍,对部分房地产股看好。该人士是市场最资深最受尊敬人士之一。
  三、 北京开过一个“股市神仙会”人们持观望态度
  苏研究员:前几天,在北京开过一个“股市神仙会”,部分高手偏看好,认为经济指标全面好转;股市估值不高,国务院下放了很多权限后,经济随房市全面回暖,热点轮动明显。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前几个月是看多做多的,但9月份全国的发电量跌下来,心里有几分不安,先退出来看看再说,很想看看党的十八届三种全会怎么定调。现在大城市房地产不太调控了,各地经济在趋暖。
  四、部分基金研究员不看好后市,但基金水平大相径庭
  在上述神仙会上,部分基金研究员不看好后市,说技术分析看,还有可能创新底。
  不过今年基金业绩天差地别,激进、进取型,做中小板、创业板、自贸区概念股的收益与买大盘蓝筹股的收益相差50倍。
  五、个别高手依然很冷静
  个别高手对股市依然很冷静,他说,中国经济股没有内生性动力、劳动力太贵。所谓放权,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地放。房地产市场还是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在作怪。何以不把京沪广深郊区土地拿来开发房地产,还种什么水稻等农作物呢?可以与黑龙江的撂荒农田置换。此外,北京、上海连续4年未完成土地供应任务,深、广两市五年未完成土地供应任务(央视于本月26号评论批评此事),这不就拍出高价地、抬高了房价吗?房价这么涨怎么办啊?以后怎么调控呢?一调经济就下去了。他认为10月份经济指标就可能下来,不过他一贯很空,对股市抱有深深的成见,仅供大家参考。
  本周经济股市与其他社会热点
  央视本月26日评论批评了京、沪等又出高价地王之事,并探讨温州房地产暴跌之事(其实还有鄂尔多斯、神木等地)。其实温州的情况不仅仅是郎咸平教授指出的实体经济、制造业冷却问题(大意),还有前些年的高利贷金融链断裂问题,最近几年城市建设投资项目太多太快,但政府可能从实业和制造业当中收税大大减少了,地方财政支出又是铁的刚需的,政府就不得不一次次连续多次供地、卖地,房子供应多了,房价就下行了,新房从3万跌到2万,旧房子也在不断下跌,甚至有人断供,不要房子了。就像俄罗斯贱卖石油,世界市场油价越跌它越卖,它的进口多需要的外汇是刚需的,不可或缺的。但多数城市的地方政府是不愿让土地跌价,而在维持上涨态势。看来房价中,地价是主要组成部分,这真是发人深思。
  第二,李天一案的启发:中国贫富差别太大,富二代中部分人没有受到良好的的教养,令人厌恶和惋惜。同时社会仇富心理很深。
  第三,薄熙来案的启发:“莫伸手,莫伸手,伸手必被捉。”“人人都晓神仙好,就是娇妻忘不了,君盛日日说恩情,君衰又随人去了。”“人人都晓神仙好,就是功名忘不了;古来将相有多少,一堆草塚全没了。”——我们北大研究生时,很多人认为还是研究中国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为好。
  祝全国投资者朋友、老师和同学们国庆快乐,家庭幸福,事事如意!(.金.融.投.资.报 .谢.百.三)


  顾铭德:关注自贸区股票溢出效应
  金融观察家 顾铭德
  潮涨总有潮落。自贸区概念股也会有熄火的时候。但是,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与市场表现对于沪深股市的积极效应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投资者还是管理层,无论短线游资还是中长线投资者,都应当从中吸取有益经验和教训。
  首先自贸区概念股显示,市场对中国改革大业是认可的。自贸区的实质不是优惠政策,是管理模式的改革,是市场化改革的先行先试,这是中国下一步发展方向。对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虽然有点过分,但符合中国改革大方向,所以才会有资金和市场基础。这说明,在沪深股市炒股,还需要抬头看政策,只有符合政策方向,才会掀起股市浪潮。
  其次,自贸区概念股的炒作打破了沪深股市只能炒小盘股,不能炒大盘股的教条主义。上港集箱、东方明珠外高桥爱建股份这些股票都是主板流通盘子较中、较大的股票,一旦被游资看中,照样把它炒翻倍。中国货币量全世界最多,中国如果缺资金,全世界早就闹钱荒了。中国股市缺资金,是因为大家没信心,把资金投向股票市场以外的领域。一旦股市产生赚钱效应,增量资金会从各个领域涌向股市。沪深股市2012年的实战一再提醒我们,炒股不能固定模式教条主义,不管大盘小盘,不管主板还是三板,还是创业板,都会有赚钱机会,而且会轮流风光。
  还有,纯自贸概念股吸纳的资金,必然会向泛自贸概念股蔓延、扩散,引发群涨概念,比如与自贸沾上边的文化企业东方明珠,与自贸区内相关的信息监测的华虹计通,与金融改革有关的浦发银行,在自贸区里面或旁边有土地的上市公司,第一批在自贸区进驻,注册的上市公司等等。自贸区正式挂牌后,纯自贸概念股可能熄火,但泛自贸概念股可以接过炒作大戏。因为,自贸区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一旦正式运作,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特别是新注册的,开立特别账户的企业、上市公司,必然会做出各种各样的以前行政管制下没出现过的新花样。这些新花样必然会成为新的炒作题材。
  自贸区概念股与创业板股票炒作有区别的地方在于,创业板涨、主板可能不涨,两者之间经常此消彼涨,跷跷板效应。这说明创业板难以带动大盘由熊转牛,难以吸引大资金。但自贸区概念不一样,它的股票都在主板,它的涨跌往往与大盘同方向。最终,自贸区概念股不断向外扩散,引领大盘走出一波上涨小牛市行情。前两个月,沪深股市价涨量增,市场信心逐步恢复。这与自贸概念股吸引大量资金进场炒作有一定关系。下周,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作,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这是中国的大事,炒股票朋友需要继续关注。(.金.融.投.资.报)


  华生:中国股市概念炒作很疯狂
  著名经济学家东南大学教授华生微博表示政府失败市场也失败,中国股市的概念炒作之疯狂就让人叹为观止,当然市场自己最后会纠错。
  具体内容如下世行总结过欠发达国的麻烦在于政府失败市场也失败。中国股市的概念炒作之疯狂就让人叹为观止,当然市场自己最后会纠错。政府失败则典型表现于新股发行制度,先是三高,后搞人为低价伪小盘,继而嘴上说未停的暂停,媒体上报道的新方案实乃休克疗法,以泡沫化发行挤泡沫。乱局动荡难免,投资者当思避险。


  任志强:房产税应先评估后扩容 现在方法没找对
  20年前就倡议政府应该出台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制度,而且在历次房地产调控中都精准预测房价走势的任志强,无疑是对房地产政策最有资格发声的业界大佬。
  9月22日,在他的回忆录《野心优雅》新书发布会后,任志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按原有条件去扩大试点,没有意义。应该把上海和重庆这两个城市试点之后的优缺点总结出来,这样,才有扩大(试点)的条件。”
  记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日前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都提到“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业内人士推测,今年下半年房产税试点将扩容。你认为试点应如何推广?
  任志强:扩大试点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按原有条件去扩大试点,就没有意义。那是扩大城市,不是扩大方法。现在方法都没有(找对),凭什么扩大城市?如果试点搞两年都没有成果,就该废了。
  记者: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表述,新一届领导班子与上届政府有很大差别。现在几乎不再提调控、提打压房价,而是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同时,进行棚户区改造,推动住房反抵押养老等。对于这一思路,你认同吗?
  任志强:有些思路我是认同的,特别是对中央提出要建立全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我在1998年就提出这个观点了。如果从那时候推进,到现在,全国保障性住房早就超过40%了。你还会担心房价问题吗?
  现在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且想好了解决办法,那么无非就是时间问题。不过,他们现在的做法,恨不得在一两年之内就解决了,盲目搞大跃进,这是不对的。
  记者:近期,北京房价的飙升引起老百姓的恐慌。有人甚至担心会涨到10万、15万元。你判断还会继续上涨吗?
  任志强:房子还没到真正贵的时候。现在不买,涨了以后你就更买不起了,这是已经发生了几十年的现实。如果现行土地政策不发生变化,公共资源配置情况不改变的话,房价继续上涨的情况,还会延续很长时间。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对土地政策和公共资源配置改革的政策建议?
  任志强:从现有讨论看,政府已经提出一些土地制度改革的想法,可能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措施。比如说,关于农村建设用地的确权问题,还有农用耕地的扭转问题,这些都可能涉及到未来土地制度的变革。按照新文件的提法,有可能把农村的建设用地,纳入到统一的公开交易市场交易。这是在公有制不变的基础上,允许集体所有制土地参与建设和流转。这就是第一步改变。
  如果再做多一点的话,下一步应该推动土地私有制改革。如果不走这条路,希望依靠政府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是不可能的。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实行了土地私有制,房价就不涨了。由于我们还没有完成城镇化建设,这一过渡期还很长。
  记者:这一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任志强:比如,土地的确权问题。我们了解的情况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确权,为什么?因为,不确权,地方政府就可以随便征地,并且低成本征地。这又涉及税收等多项重大制度改革。中央政府能不能做到与其决策能力有关。此外,还有众多利益掺杂其中。在利益面前,李克强总理提出要“断腕”,我不知道政府能不能“断腕”。(.中.国.经.营.报 .夏.欣)


  许小年:奉旨行事思路出错 改革应从微观着手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9月27日在上海表示,改革不应仅聚焦宏观层面和顶层设计,而应关注国有机构的微观行为及约束。
  许小年在2013中国金融创论坛上设问:改革到底从哪里着手,是宏观还是微观?他指出,目前将要进行的改革似乎是以总体设计为主,有一个班子在那儿封闭做方案,有选择地征求一下意见,而民间几乎一无所知。这与1978年的那次改革不一样,当时是民间大讨论,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到底是什么。“那种情况下,改革一旦到来,可以在民间获得更广泛的支持,调动民间积极性投入到改革事业中来。”
  他提出,如果我们今天将改革变成了奉旨执行就行,这样的思路是有问题的。
  聚焦到国企和国有银行主体,许小年指出,中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就有预算软约束的问题。30年前提出的问题,到今天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
  他进一步提出,从上世纪末以来,金融体系改革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上:银行上市了,也从国外学来一套KPI的考核方法,表面做得非常精,跟国外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激励机制和国外的银行仍然完全不同,因为股权结构跟国外完全不同,股东行为也和国外银行的股东完全不一样。他提醒,一旦金融开放,国内机构就有各种各样高明的手段去放大风险,最终累积风险。
  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国企。他称,像中航油新加坡事件那样,国企所谓的股东实际上是虚拟股东,连说话的份儿都没有,如此,便无人可以约束国企、银行,无人去追究责任。
  许小年强调,尤其是国内银行,表面上看上去是向市场化靠拢了,但是它的精神、基本激励机制依然停留在计划时代,在微观行为上并没有因为银行改革和上市就得到了再造。而这也造成了道德风险,造成金融机构过度冒险,这导致企业过度投资。
  许小年称,根本性的问题,还是在微观层面上:“如果不去解决金融机构的行为,不能够让金融机构对它所冒的风险承担所有的后果,而仅在宏观层面上利率自由化、金融市场放开,这是不够的。”(.财.新.网 .王.力.为)


  李稻葵:危机后的世界变好了吗?
  提要:过去5年,得益于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世界有效避免了从金融大危机到经济大危机的演变,但危机的病根至今仍未根除,美国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没有改变、公共财政改革没有任何进展,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也没有缓解。危机之后,要标本皆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拔得改革的头筹,与此同时,欧洲统一的步伐也将加快,新兴市场国家改革势在必行,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亦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
  金融危机爆发整整5年了。
  过去5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政府、企业界、学术界为应对危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世界因此而变好了吗?世界记住了金融危机的教训而变得更明智了吗?
  事与愿违,答案恐怕是否定的。世界并没有深刻地反思危机,从而通过积极的行动、深刻的改革避免类似危机的重新爆发。应该说,危机爆发5年了,但世界并没因为反思危机而变得更好。
  治标给力,治本不足
  回顾过去5年的金融危机应对史,最大的成功在于山呼海啸的金融危机并没有演变成席卷全球的经济大危机,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没有重演。与大多数人5年前的担忧相反,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两年左右的时间已基本上恢复了正增长,应该说,大多数国家并没有爆发经济危机。
  为什么世界有效地避免了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的演变?显而易见,大规模的财政和金融刺激政策以及各国政府的携手努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恐怕也是二战前的那次经济危机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首先是英国政府迅速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大手笔为私营的金融机构注资,驰援市场。美国虽然发力较晚,但救市力度却远超英国。美联储不仅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大规模购买美国国债及以其为抵押的金融衍生品,还直接注资于花旗、美国国际集团(AIG)等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在财政方面,美英政府更是通过削减工资税、联手加拿大政府直接购买通用汽车75%股份等一系列行动拯救市场。
  这一系列行动被部分学者标注为“凯恩斯主义”之举,事实上,这些救市行为的手段和力度都远远超过了凯恩斯当年的想象。凯恩斯只不过是强调财政政策要积极,要在所不惜,他所没有想到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也会如此重要,如此奏效,央行可以直接印刷钞票购买金融产品,而不仅仅是借手于降低利率这一在凯恩斯看来毫无实效的货币政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今年8月23日在美联储杰克逊霍尔会上高声直呼,过去5年的英雄是世界各大央行,它们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拯救了这个世界。
  应该说,这一场救助行动的始作俑者是英国政府,而最有力的推手是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美联储从来没有跟美国财政部如此密切,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也从来没有如此露骨地支持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这一切都将载入史册,供未来的经济史研究者咀嚼回味,而我们这一代见证者,恐怕绝大多数还没有意识到这场救助行动的超常历史意义。
  国际货币的巨大优势史无前例地体现
  金融危机后,为什么是作为震源地的美、英两国在发达国家中率先走出衰退?而且,美国的经济恢复情况在这些国家中是最好的,其房价近一年连续不断上涨,居民消费在恢复,一些失业率指标也在下降。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本质性原因就是美元和英镑的国际地位,尤其是美元的霸主地位。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国际货币的发行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降反升,超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并未带来国际金融市场对美元国际地位的怀疑。这种超稳定的国际信用,直接使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成为美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隐形催化剂。而美国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股市上涨并重创历史纪录,直接帮助了美国的金融机构和家庭修复其资产负债表。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美国经济恢复最好的公开的秘密。
  设想下,如果印度和巴西是这场危机的策源地,而它们也效仿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定会导致本国汇率大幅贬值,进口成本迅速提高,通胀高企,资金外逃,金融机构破产,金融环境恶化,其结果无异于火上浇油。
  世界因为量化宽松及英美超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而变好了么?
  仅仅从避免经济危机这一角度来看,各国的应对之策也许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追问一下这场危机的根源消除了么,则答案非常简单,那就是世界各主要国家还远远没有找到或者开始推出根除金融危机根源的措施,美国首当其冲。
  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无非是两条。第一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力。虽然美国在金融危机后推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但该法案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提高各金融机构的自有资本比率,也没有从本质上限制超大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更没有起到在金融市场上保护消费者、让信息充分披露的作用。它仅仅是一部繁文缛节、让金融交易成本迅速提高的法律。在美英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监管不力的本质其实是猫的能力不如老鼠,即监管部门人员的能力远远低于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那些拿高工资、高奖金的从业人员。优秀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界第一线,留下来二流三流的人员进入监管部门。基因有缺陷的猫怎么能够抓住健硕而机敏的老鼠?这是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社会矛盾并没有缓解,欧美等地50%以上的公共财政必须流向社会福利等赋权性支出,而政府所能削减的仅仅是用于科研、基础设施等方向的可支配性支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由于国内政治纷争,没有在赋权性社会福利的开支上进行任何的削减,而仅仅削减了政府的可支配支出。可支配支出不仅在政府的总支出中所占比例低,而且往往是能够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必要开支,比如高等教育和科研。毫不夸张地讲,美国在公共财政方面的改革没有任何进展,金融危机的病根仍然潜伏在身,可以预计,未来3-5年来自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的动荡仍然不可避免,这轮动荡的导火索将是美国公共财政情况的恶化。
  中国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及时推出了4万亿的财政刺激政策,与此相辅的是高达20万亿元的货币存量的扩张。财政刺激政策和货币扩张政策及时地逆转了中国经济下行的态势,迅速让经济恢复两位数增长。但是必须看到,中国经济的一些体制性问题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5年里仍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仍然过多,司法体制的独立性远远不足,贪腐现象仍然普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经济同美国面临同样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危机之后标本皆治,推进改革。
  中国誓言改革,欧洲艰难前行,新兴经济体备受考验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有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拔得改革的头筹。当前,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受到世界瞩目,一系列涉及面广泛的改革措施正在社会上热议,政府内部已经对这些改革提出了初步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不同渠道的信息都表明,改革的决心在过去十几年来从未如此之大,改革涉及面之广、力度之强也是过去十几年所未见的。改革将是未来几年中国的主题词。
  欧洲也在进行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恐怕是这一轮金融危机最大的、长远的受益者。通过这一轮危机,欧洲人看清楚了货币统一,但财政不统一、金融监管不统一等带来的弊病,也更加坚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决心。这一轮的改革中,欧元不会倒,欧洲金融监管体系正在统一,财政政策统一也正在热议,统一的欧洲能源市场、电网、通讯网络等讨论都在积极推进之中。笔者两个月前参加了在意大利北部科莫湖召开的、有“欧洲达沃斯”之称的安博思论坛,与会人员包括欧洲的政府人员、学者、企业家,大家在需要通过改革进一步统一的问题上意见高度一致。有迹象表明,欧洲统一的步伐将加快。经过3到5年的调整,欧洲的经济将有可能恢复到稳健增长的轨道上来。
  新兴市场国家正在经受考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已经引起了金融市场对新兴市场如巴西、印度的深切担忧。这些国家毫无疑问将经受金融冲击的洗礼,并不得不推出新一轮的改革措施。美国虽然经济恢复快,却是今天世界经济恢复的最大的、中长期的不确定性。美国重振雄风的关键不在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也不在于如何用好自己的新能源,更不在于自己的量化宽松政策如何退出,其根本在于公共财政体制能否进行深刻的改革。通过调整社会保险、增加一部分税收、削减一部分社会开支,将基本财政赤字从目前的6%降低到3%以下,重新回到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格局。其当前基本财政赤字在6%以上的格局是难以维系的。
  总之,危机5年了,世界并没有因为反思危机而变好,虽然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得以避免,但是金融危机的根源仍没有消除。世界经济要真正走向繁荣,有赖于各国坚定不移地推进新一轮的改革。(.新.财.富)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