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媒体《南华早报》消息,本月26日上海将正式成立自由贸易区,希望推动上海到2020年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建自贸区是中央推行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之一,在香港引起不安。香港目前经济增长乏力,劳动生产率持续下降,投资边际收益递减。上海自贸区计划对香港的警示很明显:以往的好日子到头了,香港不能再自满于现状。但中期而言,上海金融地位提升并不一定会令香港边缘化。沪港完全可以各司其职,但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间的桥梁角色绝对会趋于式微。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2012年1月宣布,其中期目标是在2015年左右争取把上海打造成人民币产品、信贷定价、贸易及结算中心。这些目标表明中央计划推动上海在2020年左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由此令外界猜测内地或可在几年内实现资本账户自由兑换,也再度令各界热议,探讨在内地金融现代化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沪港应该各自发挥何种作用。有人甚至担心,上海可能在短期内取代香港。
上海致力建立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与深圳南部的前海所建的经济特区类似,都是内地金融改革试点。内地金融改革措施包括利率自由化、金融产品创新,以及人民币和资本账户可兑换。尽管尚不清楚上海自贸区将如何运作,但其成立的消息令香港再度担心自身的经济前景。
然而,前海经济区的试验并未如预期般令人满意。前海的一项关键发展目标是提高外资银行发放的跨境人民币贷款,但跨境贷款计划强势启动后,却因手续繁琐而陷入停滞。此外,尽管深圳市政府鼓励前海为香港地产商专门预留部分土地,但前海最近拍卖土地时,却未能吸引香港地产商投标。
上海仍然渴望发展,原因之一是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直落后。 2001年内地加入世贸组织后,内地的国际贸易额猛增,但十年来内地最重要的金融命脉一直是香港,而非上海。考虑到上海对中国经济的重要历史地位,这种情况自然不为上海所乐见。因此,上海如今希望再展金融实力。变化始于2009年3月,当时上海希望2020年前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相关计划得到国务院首肯。一个月后,中央又批准上海使用人民币结算国际贸易,标志着中央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香港的忧虑
上海建自贸区,香港有理由感到忧虑。虽然香港资金充裕、能力卓越,但未来能否继续担任中国与国际间的桥梁,这一点充满疑虑。加上香港竞争力逐渐减弱,经济增长乏力,生产率增速与投资回报率均持续下降。自2006年以来,香港总体生产率和金融业劳动生产率增幅一直下降。更重要的是,整个2000年代,香港商业最重要的物流和外贸行业生产率增速也一直停滞不前。总体而言,自1980年代末以来,香港投资边际回报率一直持续下降。上海自贸区试图复制香港经济模式的同时,这些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却令香港困扰不已。
港沪分工
长远而言,香港若不设法重组经济结构,必然没有出路。但中期来说,香港并没有必要与上海正面交锋,然后被其边缘化。中国幅员辽阔,完全可以容纳两个具备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香港早已发展成全球金融中心,是外资流入中国的桥梁。由于香港与内地的政治和经济关系独特,就算出现其他境外人民币中心,香港仍将是最主要的境外人民币中心。与此同时,上海现已是国内金融中心,是国内资本分配和拓展海外市场的桥梁。上海在国际金融方面还有很多需要学习,但上海的优势是更接近中央,更了解中国国情。
中央政府的中期发展蓝图明显为两个金融中心做了「分工」。香港发展境外人民币业务可被视为中央的一项战略,旨在让上海学习香港经验,从而进一步发展当地金融业。因此,「上海威胁」并非迫在眉睫。此外,由于内地还须大幅推进结构性改革,才能实现资本账户完全可兑换,因此这一目标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不过,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扭曲相互冲突,势必会削弱宏观措施的成效,因此这项任务或将十分艰巨。
宏观方面,内地已在经济重组及再平衡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也已显示巨大决心,愿意在困难时期做出艰难的改革决定,例如在1997至1998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实施国企改革。不过微观方面,严重的激励扭曲及广泛的寻租问题仍困扰内地体制,影响宏观结构改革的成效。纠正这些微观问题比处理宏观问题更困难,因为微观问题在经济体系中根深蒂固,而且与既得利益方牵连极深。
香港势失桥梁角色
香港有能力继续为内地提供贸易及金融方面的高附加值服务。但随着上海自贸区启动,香港这一角色将受到削弱。而当上海在经济及金融方面超越香港,香港与内地相关的人力资本及生产力也会遭削弱,虽然这个过程需时较长,但也仅是时间问题。这意味着,香港作为内地与国际间的桥梁角色将日渐式微。
香港生产率增长及投资边际收益出现结构性衰退,应警示香港与内地合作时应提升并重塑经济实力。香港通过与珠三角深化融合,仍可在区域经济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内地经济如今正从投资及出口带动转型为消费带动,而上海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香港不能否认上海的确在崛起。这个新的增长模式需要高素质的金融服务,而香港及上海均可以提供。
作者罗念慈,系法国巴黎投资管理公司大中华高级策略师,曾任海富通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中国平安(行情,问诊)保险投资董事,及出任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中国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