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板块的催化剂_行业研究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银行业: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成为银行板块的催化剂

加入日期:2013-9-24 14:01:57

  从资产定价角度理解资产证券化对银行的意义-理论框架(降低贴现率推动股价回升)

  我们有一个理论框架来解释信贷资产证券化如何改变现有银行股定价模式。因为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分散风险,那就有助于降低银行体系相对于经济体系的风险,从而降低银行股相对于市场的风险程度,银行股面对的贝塔系数将下降;同时信贷资产证券化也将有助于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从而按照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银行资产对应的流动性风险溢价将下降。一般而言,按照CAPM 模型及其变体来测算股权融资的成本,随着贝塔系数和流动性风险溢价的下降,银行股股权融资的成本就将下降;按照WACC 模型,测算出的银行股的贴现率就将下降。

  未来几年银行业的净利润回归常态增长,未来也就是10%-15% 的增长,银行股的EPS 增速也将是10%-15%,随着贴现率的下降,银行股股价就存在上涨内在动力。

  但是,目前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依然处于试点的阶段,2013 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规模也只有3000 亿左右,相对银行体系信贷资产存量来看,规模依然较小。但是试点并不会成为削弱以上的逻辑循环。因为如果试点规模有限,以上逻辑循环过程中风险收益率下降的幅度有限,从而贴现率下降幅度较小,银行股上涨的空间有限,但是随着信贷资产化常态化以后,风险收益率下降的幅度就将扩大,贴现下降幅度提高,银行股上涨空间扩大。

  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主要面对三个核心问题

  其一、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模式选择。是美国的出表模式,还是欧洲的表内模式,或者澳大利亚的表内表外兼有模式。就是必须澄清打包出售的资产同银行的关系,究竟是完全没有关系,还是存在关系。

  其二、改变打包出售信贷资产的信息结构。因为信息不透明,只有银行最了解其打包出售的信贷资产的资产质量情况,买方不了解,购买的意愿就会打折。

  其三、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因为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增级和评级,从而确定相应的收益率水平,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提高,才能够提高信用评级的可行性。

  目前关于以上三个问题都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其一、模式选择。采用美国的出表模式。打包出售的信贷资产出银行资产负债表,出银行体系,进入交易所市场。这就能够发挥完全分散风险的目的。其中一条途径是:银行理财资金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就能充分发挥分散银行体系信贷风险的目的。银行的理财资金可以购买信贷资产流转平台的信贷资产,同时也可以购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

 

(责任编辑:DF118)

编辑: 来源: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