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项目陆续投产被认为是推动今年创业板行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梳理355家创业板公司募投项目的投入情况格外重要,目前有1040个项目的资金投入已经足额,其中有99个项目被追加投资,但有270个项目至今零投入。
1040个项目足额投资
《大众证券报》统计显示,355家创业板公司中,公布了计划投入募集资金的项目有2407个,其中有2137个项目或多或少有资金投入,但有270个项目至今零投入。
有资金投入的项目中,1040个项目的实际资金投入占计划投入募集资金的比例达到或超过100%,表明这些项目已经得到了足额资金,投产甚至贡献受益指日可待。
有43个项目的实际投入资金超过此前计划投入募集资金额度,意味着上市公司对这些项目追加了投资,其中有99个项目被追加投资,这在新上市公司中是非常少见的。
例如,新大新材的“年产360万千米切割树脂金刚线项目”,此前计划投资9405.66万元,但实际投入了21125万元,募投比达到了224.6%。
这类公司还有长信科技、海默科技、青松股份、天龙集团、中青宝、秀强股份、碧水源、东软载波、中航电测等。以中青宝为例,“以游戏产品推广为目的的营运投入”计划投入资金8000万元,实际上投入了8774.52万元,多出的774万则是动用了超募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与很多公司都是使用超募资金进行追加投资不同,英唐智控、西部牧业等超出计划的部分未使用超募资金,这表明上市公司动用了自有资金追加投资,这类项目应该更值得看好。
补充一下,未使用超募资金追加投资的公司还有经纬电材、康耐特、金运激光、星辉车模、金利华电、阳谷华泰等。
270个项目至今零投入
与上述这些被上市公司积极投资的项目不同,创业板目前仍有270个项目零投入,这些项目未来的前景让人担忧。
《大众证券报》统计数据显示,这些项目总计划投入179.22亿元,较多的如世纪瑞尔等公司的47个项目计划投资超过1亿元,最少的荃银高科“增资辽宁铁研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入6.6万元,至今也是没有着落。
分析人士向记者表示,如果是刚上市的公司,项目还没有正式上马,没投资金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很多公司的是2010年、2011年上市的,仍没有资金投入,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些项目的可行性。
例如,万顺股份是2010年2月上市的,目前仍有三个项目的已投入募集资金为零,其中不乏“环保生态型包装材料生产线扩建项目”、“4万吨环保生态型包装材料生产线扩建项目”等被市场此前看好的项目。
一位南京的投行人士向记者直言:“很多公司是因为市场环境变了,但也有一些公司其实并不真正想做这个募投项目,只是为了满足上市时审批的需要,去编一个项目出来,而不是为了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要”。
引起记者注意的是,很多零投入的项目有一个共同点:使用超募资金。对此,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创业板超募资金很多,但是使用受到监管,通常的做法是:上市前编一个项目出来对应超募资金使用,上市后变更这个项目就是了。所以为什么有这么多超募资金的项目零投入,因为这些项目压根儿没打算投钱。
四成募集资金“休眠”
缺钱,很多民营企业正因此处于焦灼状态。但对于创业板公司而言,钱却多得无处投放。
《大众证券报》统计数据显示,355家创业板公司首发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2149.18亿元,计划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910.51亿元,已经投入募集资金1241.17亿元,占募资总额的57.19%,有逾四成资金仍可能处于闲置状态。
在这些公司中,有271家公司变更了首发募集资金的投向、实施地点或实施进度。其中,投资环境变化是导致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节余资金转而用于补充流动资金也是多数公司募集资金用途变更的主要原因。
例如,珈伟股份虽然募集了3.53亿元资金,但仅投入项目1084.54万元,公司表示放缓了对太阳能草坪灯的投资进度,光伏电源半导体照明系统产业化项目也由于市场开拓未达目标而使投资进度未达预期。
乐普医疗于2009年9月实施IPO,募投项目计划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7.84亿元,已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8.45亿元,不到募投项目总额的五成。其中,公司先心封堵器的研发与产能扩大、开发与发行人核心产品相近的诊疗设备及其他医疗器械等项目的资金尚未使用。
平安证券[微博]的一位分析师称,相对于沪深主板公司,创业板公司由于规模小、资质差,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冲击,财务费用、人力成本的增长增加了相关公司的负担。
记者 李宇欣
>>后记 谁来问责“烂尾”募投
一边是募投项目一分钱都没投入,另一边却是大量资金闲置。实际上,创业板的“烂尾”募投越来越多,这个责任到底应该谁来负?
“除去超募资金不谈,计划内募集资金大量闲置是不正常的。因为募集资金和股份数是对应的,这部分资金是多余,其对应的股份也可说是多出的,而这部分多余的股本在无形之中就摊薄了每股收益。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益是受损的。”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因此,变更或终止计划内募投项目导致的资金闲置必然损害投资者利益。如果过度包装或者编造募投项目,则是涉嫌上市造假,其对市场的危害和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失更大。
针对上市公司频繁变更募投项目的现象,江苏蓝海律师事务所一位不愿具名的律师指出:“这其实可以引发一个讨论,就是变更募投项目的监管要不要从严?制度的安排是否合理?变更的门槛是否太低?”
其实,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变更募投项目的做法,监管层并没有进行相应的惩处。而这也让投资者感到非常担忧,这会不会让上市公司变更募投项目的做法更加肆无忌惮?
事实上,投资者的担忧并非多余。一位曾经参与过IPO的公司高管表示,“对于募投项目的变更,只要是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符合程序,变更募投项目就可以执行”。
“之所以我们对募投项目变更如此在意,实在是因为这种情况太普遍了。除了因市场环境变化外,有的公司上市前的项目就是编造的,这种情况已经涉嫌违法。”上述律师补充道:“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必须追责到底。”
有的专家甚至直言,募投项目频繁变更或者单方终止,往小了说是上市公司对投资者失信,往大了说就意味着原来论证的那个项目是子虚乌有的,那就涉嫌造假。
而对于相关责任人的界定,上述律师认为,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的责任是最大的,中介机构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过,在他看来,对中介机构的问责其实很难落到实处,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很难界定。
实际上,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观点均认为,问责存在较大的实施难度。首先,很难界定上市公司是不是存有谎言,募投项目变更的理由看起来都比较充分。其次,有些项目确实是不适合再操作了,如果硬要投,对投资者来说也会造成损失。记者 李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