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外并购五年效应 中联重科全资控股CIFA_公司信息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信息 >> 文章正文

跨越海外并购五年效应 中联重科全资控股CIFA

加入日期:2013-9-14 11:05:03

经过5年的运作,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最大海外并购项目在9日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9月10日,中联重科发布公告称,中联重科已于9月9日和香港CIFA公司其他股东完成了股权交割手续,意味着中联重科实现了对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的全资控股。

中联重科全资控股CIFA,时机是否合适?全资控股,战略意义何在?资本市场又如何看待这次收购?

跨越海外并购5年效应中联CIFA的成功融合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认为,中企海外并购、收购是否成功5年见效。真正成功的海外并购,应该是企业海外发展战略、运营的完全融入。被并购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则是衡量并购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

若将梅新育的 “海外并购5年效应”理论落到企业的案例之中,中联重科无疑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5年的并购整合,中联重科与CIFA在产品技术、销售市场等方面已实现无缝融合,协同效应初见成效。资料显示,在产品技术方面,中联重科借助CIFA的搅拌车技术,成功夺得全球搅拌车市场头把交椅;在销售市场方面,中联重科与CIFA的混凝土机械销售团队和网络已经完全融合管理,CIFA作为中联重科在欧洲的桥头堡,利用自身的生产、技术销售网络优势,把更多的中联重科产品打入以欧洲为主的多元市场。

国际市场的成功也反哺了中联重科的国内市场。2008到2012年间,中联重科的混凝土机械每年销售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55%,高出行业2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占整体行业的比重也从18%提升到34%。其中泵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08年的32%提升到2012年的43%,成为全国第一。

“今年上半年,CIFA的利润与金融危机前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还在全球进行了技术买断性的投资、与核心技术合作商建立了合资公司,在20多个国家设立了25个自己的独资或合资公司。”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中欧高层论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的一席话,为中联与CIFA的成功融合做出了完美总结。

“5年的磨合-整合-融合,中联重科在制度、管理、技术、文化和价值观上与CIFA已高位对接,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已不存在。但另一方面,分散的股权,对决策效率和效果也构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工程机械行业逐步回暖之际,将直接影响中联重科的国际化进程。”

中联重科副总裁孙昌军说,“因此,在这个时间选择全资控股CIFA,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全资控股CIFA背后的全球攻略

詹纯新曾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表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国际化绝不仅仅只是把产品从中国卖到海外、把人派到海外、把工厂建到海外,而是在企业的战略、管理、技术、文化上都以全球为维度,这也意味着‘走出去’将不再只从中国出发,因为世界既是我们的目的地,也是我们的出发地。”

回过头来研究中联重科2008年的《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报告书》,不难发现,全资控股CIFA,是中联重科“打造世界混凝土机械第一品牌”的既定战略,也是中联重科全球攻略的关键所在。

孙昌军认为,全资控股CIFA更多的是服务中联重科国际化战略的布局,既能巩固已有成果,通过高位嫁接国际尖端技术和海外市场,在融合中产生聚裂变,为中联重科进军全球前三强提供动力,也能顺利实现公司的一体化运营,提高公司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效率,加速公司整体的国际化布局和进程。

特别是在美国经济走出阴霾,欧洲经济逐步复苏,工程机械行业必将回暖的大背景下,谁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效益越高,谁的战略步调协调得越好,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这一国际化战略布局,在中联重科前不久发布的半年报中已初见端倪。

半年报显示,通过与CIFA的市场融合和技术融合,继成功布局西欧高端市场后,中联重科在亚洲、美洲、东欧等国际新兴市场也完成布局。混凝土泵车、搅拌站等产品首次进入泰国、智利、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搅拌车产品成功在俄罗斯夺得千万美元级别订单;小吨位履带起重机,广泛应用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但与此同时,作为上市公司的中联重科,还需要回答投资人最为关注的问题,全资控股CIFA能为公司带来多少盈利?

中联重科给出的答案是,预计2013年公司每股收益将增加0.02元,净资产收益率将增加0.76%,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也必将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积极反应,公告发布后到9月11日,中联重科的股价已两连阳,累计涨幅11.32%。

一个真正国际化的世界工程机械巨头已经隐隐在望。业内人士也认为,中联重科这种以全球为维度的国际化模式,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树立了典范,值得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仔细研究。

编辑: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