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华盛顿8月8日电(记者 蒋旭峰)美国知名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研究员陆瑞安表示,近期部分人士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有过度之虞,中国经济在中长期内仍有较强的增长动力,而中国政策制定者需要推动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以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陆瑞安8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仍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今年第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速达到7.5%的经济体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而且除了中国以外都是规模较小的经济体,中国当前的总体经济形势要好于2008年底到2009年初。
他表示,伴随美国经济复苏,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外需形势好于国际金融危机刚爆发之后,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在谨慎地控制信贷增长和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并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审慎管理。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上半年运行总体平稳,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回落幅度很小,且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保持在7.4%至7.9%的区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6%,还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
陆瑞安认为,从短期来看,服务业的投资增加、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政府预算计划之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都能帮助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今年上半年,中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超过7.6%的经济增速,服务业的就业岗位和工资增长能帮助抵消第二产业增速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从中长期来看,居民消费增加、更有效的资源配置和服务业的新增就业机会都能支撑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陆瑞安说,中国新的领导层正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中国政策制定者当前并未推出类似2009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但是今年已经采取了多项改革措施,包括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推进成品油、天然气、煤炭等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而暂免征收部分企业的增值税和营业税。这些举措的成效有待观察,不过是一个良好的信号,表明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在关注正确的要务,致力于寻找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平衡增长。
陆瑞安认为,中国经济转型面临的一大挑战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下滑,也许是由于劳动力市场疲软所致。今年上半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不及同期经济增幅,如果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要实现向内需驱动的转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应当要快于经济增速。
陆瑞安引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强调,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的溢出影响。未来数年间,中国如果能成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将能推动全球经济总量增长1.5%。
作者:蒋旭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