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定增博弈:大老板力挺vs证监会严打_热点关注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光大证券定增博弈:大老板力挺vs证监会严打

加入日期:2013-8-5 9:41:59

  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财务专项检查中,多家券商遭到处罚,处罚结果对券商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80亿元的定向增发方案刚刚获得证监会的批准不久,公司就因天丰节能IPO造假而被证监会调查。此事是否会影响其已经获批的再融资进展,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7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对此事明确指出“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上市公司因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的,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

  光大证券媒体接待部周茜对《投资者报》采访提纲的回复中表示,公司对投行天丰节能事件进行了深刻反思和检讨,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

  证监会严打造假事件

  此前,平安证券因万福生科(300268,股吧)造假事件,证监会对其给予警告并没收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项目的业务收入并罚款,同时暂停其保荐机构资格3个月,而保荐代表人和相关责任人均被处于罚款、撤销从业资格和市场禁入等不同处罚。

  国信证券在隆基股份(601012,股吧)违法违规案中,未尽勤勉尽责和审慎核查义务,出具了具有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相关文件,证监会对其正式立案调查。被调查期间,其承销的金马股份(000980,股吧)、黔轮胎A的定增项目已经获批,却因国信证券被调查而被暂停。因IPO造假被立案调查,从而波及到定增承销业务的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

  7月25日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对天丰节能项目的现场调查工作已经结束,将按有关规定和程序移交行政处罚委员会审理。

  按照《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公司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36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或者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都不得进行非公开发行。

  据证监会零容忍态度推断,光大证券很可能受到警告处分,那80亿元的定增项目就不再是搁浅,而是废掉了。

  一位参与了光大定增的内部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说,目前该项目虽然被暂停,但我们还是在正常的推进中,参与定增的机构也已经基本敲定,就差项目再度启动了。

  光大证券媒体接待部的周茜也对《投资者报》记者说到,项目处于暂缓状态,公司正持续与潜在机构投资者保持沟通。

  上述内部人士同时表示,光大证券的大老板实力雄厚,这次定增对光大证券意义非凡,应该会出手保一下,只要不处罚到公司,定增应该没有问题。  

  定增压力来自于证监会

  根据光大证券公告,该项目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亿股新股,增发价格不低于11.65元/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80亿元。资金将投向两融等创新业务、加大对子公司的投入、其他创新业务。公司已于5月20日获得批文,在拿到批文后,光大证券股价出现了短期的升势。但在整个6月里,A股市场一路大跌14%,和市场高度相关的券商股更是跌得厉害,6月整体跌了22.5%。期间最低探底到9.15元/股,随后虽有所反弹,但一直低于增发价格。

  市场认为光大证券股价一直低于增发价,同样会对增发顺利进行造成较大压力,但上述参与定增的人士不这么看。他对记者说,参与定增获得的新股会锁定一年,目前市场正是低迷期,一年后高于增发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即使一年后股价依然低于增发价,大股东也会以一个协议价格回购。目前定增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证监会到底会不会处罚到公司,如果只是保荐人受罚,那就不会影响到增发。从目前项目的推进力度看,公司对增发的顺利进行似乎有着十足的信心。

  在增发公告中光大证券也明确指出目前公司净资本规模与行业内可比大型券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而许多新业务的开展都受限于净资本规模,这次增发对光大证券来说,意义重大。

  中信建投证券某资产管理部人士对记者说,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是今年券商最有力的创新业务,但是这个业务对资本金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光大证券目前已取得质押式回购业务资格,增发中提到的投入创新业务较大概率是投入到此业务中。

  降级后将难再融资

  在近日证监会公布的券商评级中,光大证券依旧是AA级,这是由于每年的评价期为上一年度5月1日到本年度4月30日,公司被立案调查是在6月份,所以这次并没有降级。可以预料到的是,在下一次评级中,将会有较大幅度降级。

  降级不仅影响客户信任程度和公司声誉,还将波及到创新业务、通道和保荐业务的审批资格。比如,根据《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证券公司要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必须满足“最近12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中国证监会分类评价级别在B类以上”等条件。

  对光大证券来说,能有一年的缓冲时间,可以把预计到的损失降到最低,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这也在侧面反映出此次增发的重要性,如果这次不能完成增发项目,预计在较长时间内都无法进行再融资。

编辑: 来源:投资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