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显成效 山西再现“好风光”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生态修复显成效 山西再现“好风光”

加入日期:2013-8-4 12:36:29

  新华网太原8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于振海 晏国政)初秋将至,三晋大地草木葱茏,汾河古道碧水荡漾。经过近几年持续不断的大力度生态修复,长期存在“生态脆弱、污染严重”问题的山西省,正在重现民歌描绘的“地肥水美五谷香”的“好风光”。

  “暖热华北一半的屋,点亮全国一半的灯。”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累计产煤140亿吨,提供了全国1/4的煤炭。然而,在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能源支撑的同时,山西自身生态环境伤痕累累:采空区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占到全省国土面积的1/8和69%,2005年全省11个省辖市环境空气质量没有一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母亲河”汾河一度断流十几年……

  面对生态窘境,山西不断加快修复治理步伐。特别是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化山西”、“净化山西”等生态治理目标。始于2010年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更将生态修复作为四大主要任务之一。

  生态最为脆弱的吕梁山区,水土流失面积达4300多万亩,年输入黄河泥沙量占黄河年均输沙量的1/4,是山西乃至全国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今年4月13日,山西省政府正式启动这一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未来8年,该省将在这一地区全面铺开规模达736万亩的造林绿化工程,彻底改善其生态环境状况。

  从以前的荒山道旁、城乡矿区,到现在的吕梁山、太行山主战场,缺林少绿的山西省,始终将造林绿化作为生态修复的核心手段。山西省林业厅介绍说,近几年该省年均投入造林资金达100亿元左右,造林面积近500万亩,同时创新植造管护机制,大幅度提高林木成活率,使全省森林覆盖率以年均一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成为全国森林资源增幅最大的省份之一。

  山上增绿,地下治水。为改变全省水土流失、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等现状,山西省实施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进水资源有偿使用,强力实施地下水超采区关井压采。开展了包括河流地表水、盆地地下水和岩溶泉域水在内的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并在汾河上游、三川河流域等几大流域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

  山西省水利厅厅长潘军峰说,目前全省水土流失强度明显减轻,面积明显减少,每年输入黄河的泥沙量由3.66亿吨减少到2.7亿吨。去年全省地下水位在连续几年大幅回升的基础上,又较上年回升0.38米。

  黄河第二大支流、被誉为山西“母亲河”的汾河见证了该省水生态治理与修复的变化。2008年8月,山西全面启动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保护工程。引水冲灌补充水源,种草植树涵养水土,关停搬迁截污治污,疏浚美化打造景观。短短几年间,汾河两岸焕然一新,已连续四年保持全年不断流,太原段、临汾段也由污垢不堪的“龙须沟”变成草长蝶飞、丛花似锦的城市“会客厅”。

  成于煤,兴于煤。煤炭开采造成的破坏同样要用煤炭工业的发展成果进行治理。近年来,山西省还利用数百亿元的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对太原西山地区、重点矿区等生态脆弱地区进行了重点修复,矿区环境得到明显改观。昔日煤尘肆虐、污水横流的煤矿变成了清新靓丽的现代化矿区。

  作者:于振海 晏国政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