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迈出关键一步 银行券商受益资产证券化_黑马点睛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黑马点睛 >> 文章正文

盘活存量迈出关键一步 银行券商受益资产证券化

加入日期:2013-8-30 12:00:37

  深圳商报记者 张 琨

  8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并提出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昨日,记者就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大这一热点话题采访了业内人士,相关分析人士指出,资产证券化作为盘活存量的关键一步,将在未来对银行、券商、信托等行业形成长期利好。

  “盘活存量”的关键一步

  “盘活正当时,影响在长远”,这是中信证券昨日对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的影响给出的正面评价。

  在早前国务院会议首度提出“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目标时,资产证券化就被视为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杀手锏”。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后,业内普遍认为,这一举措将推动未来资产证券化加速发展。

  据业内人士分析,此番信贷资产证券化扩大试点有如下特点:一是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加快银行资金周转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第三,试点资产将进一步扩大,即将有效信贷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倾斜,特别是用于“三农”、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

  优质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相比近两年大行其道的信托产品、非标银行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可公开流通、信息披露充分,统一产品标准和监管规则,也将为标准化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嵌入理财销售,常态化发展。

  久久益基金投资总监杰瑞认为,资产证券化关键可以盘活银行大量的存量中长期贷款,降低乃至转嫁银行信贷风险,但最关键还看盘活资金的再投向。若再投入地产及产能过剩行业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则风险增加;若坚持投向服务及消费、新经济领域,则有利于调结构及产业升级,实现资产证券化“盘活存量”的初衷。

  蛋糕会有多大?

  尽管承担着“盘活数万亿信贷存量”的厚望,但另一个现实却是,目前我国资产证券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和预期中将来以“万亿”计算的市场规模相比,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只是在“萌芽”阶段,总存量仅为百亿级别。

  据央行统计,截至2013年6月末,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共发行了896亿元规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其中2005~2008年共有11家金融机构发行共计17单、总规模667亿元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目前信贷资产支持债券余额360亿元,其中银行信贷资产支持债券占78%。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数据显示,2012年美国资产支持证券发行额高达2万亿美元。 据海通证券分析,若不考虑新增信贷因素,保守估算,中国可操作、有现实动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约2万亿元。

  “预计此次试点规模有望突破2000 亿元,这较以往几次资产证券化的整体规模均有大幅增长。”平安证券[微博]分析师王宇轩预测。

  谁家先尝到甜头?

  自从今年7月1日国务院会议提出“金十条”,为资产证券化走向常态化定调后,近两个月以来,谁能分得第一杯羹,谁又能在长跑中笑到最后,业内对此众说纷纭。

  昨日,平安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团队第一时间发布了对资产证券化的看法。他们认为,虽然国务院会议上已定调,但从执行来看,实际上目前银行对存量信贷资产证券化仍受到一定制度约束,这可能会让银行暂时不会太主动去发展资产证券化产品。相比之下,平安证券更看好短期内券商、信托行业的受益情况,认为券商将从资产证券化的发行中首先尝到甜头,获得比较确定的承销费和管理费收入。

  然而,东方证券分析师金麟则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长期来说对银行带来利好,其中,对于兴业、民生、招行等投行型银行来说,资产证券化带来了重大增长机遇。他表示,从资产证券化的作用来看,盘活存量意味着银行可以将期限长、收益低、资本占用偏高的贷款置换出来,并增加实际信贷投放,这对于改善目前市场对银行的悲观预期有决定性作用。

  金麟表示,未来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后,可以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上市交易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可以不受此前对银行影响巨大的“8号文”对非标资产的限制。这意味着,资产证券化为此前银行庞大的表外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还有多少道坎?

  而在昨日记者采访中,一些业内人士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从今年才开始正式提速的资产证券化,离常态化还有相当距离,其中不乏多道“绕不过去的坎”。

  “信贷资产证券化可通过信托、证券运作,但可操作性还要完善,我们目前接触了几家银行,但存在准入等限制。”昨日,深圳某信托高级产品经理李蒙向记者表示,实际上无论是银行还是信托公司,操作资产证券化的运作都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

  而中信银行同业部一位人士则说,对于国内专业机构来说,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最核心还是从监管部门获得额度和审批。

  而一位不愿具名的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资产证券化对于盘活存量非常重要,但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也将竭力避免重蹈美国过度证券化、衍生品泛滥、监管不力的覆辙,而这需要在法律、技术、市场、监管等层面建立更为完善的联合监管机制,从这个角度看,资产证券化试点扩大不会太过激进。

编辑: 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