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迎双杀 18人明星团队滑铁卢揭秘 赚钱神器走火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光大迎双杀 18人明星团队滑铁卢揭秘 赚钱神器走火

加入日期:2013-8-23 8:05:20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光大证券总裁辞职 被指缺乏金融实务经验
  受累“乌龙”事件,光大证券现人事地震。昨日,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辞职。因乌龙事件引咎辞职的券商高管,在A股市场上尚属首例。昨日中午,光大证券临时停牌,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同意徐浩明辞去光大证券总裁职务。公司股价昨日停牌前报收9.98元,跌2.82%。
  集团免去徐浩明党委书记职务
  光大证券在公告中称,经过董事会审议后,同意接受徐浩明提出的辞去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职务的申请;同意公司董事长袁长清代行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职责。
  据中国证券网消息,昨天上午光大集团亦召开党委会,决定免去徐浩明光大证券党委书记、委员职务。
  8月16日,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自营业务在使用套利系统时出错,导致大盘异动,随后证监会启动对光大证券的调查。
  徐浩明是光大证券第二个受累于此次重大风险事故的核心人物。此前,光大证券内部人士已经确认公司策略投资部门负责人杨剑波被公司暂停职务,协助监管部门调查处理。策略投资部正是造成A股异动的“罪魁祸首”。
  复牌后跌幅近18%
  根据公告,光大证券股票自2013年8月22日13点起临时停牌,并于2013年8月23日复牌。
  此前,由于重大风险事故,光大证券曾于8月16日中午临时停牌,并在8月19日复牌后跌停。首次停牌前,光大证券报收12.12元,昨日再次停牌报收9.98元,按此计算,光大证券复牌后三个交易日内跌幅达到17.7%。以其341800万股的总股本计算,光大证券复牌三日市值蒸发73亿。不少券商预测公司股价依然面临下行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证券今年5月获证监会批复,核准该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6亿股新股,按增发价格计算,再融资规模为70亿元,该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有效。
  此前由于在天丰节能IPO造假中,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按照规定,正在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不得非公开发行股票,因此,光大证券的70亿元再融资计划将被迫搁置。此次重大风险事故中,公司再次被立案调查;且光大证券此前增发价格为11.65元,而目前光大证券股价为9.98元,远低于增发价格,如股价继续下行,再融资计划能否顺利成行存疑。

 

  ■ 人物
  徐浩明:被指缺乏金融实务经验
  掌舵光大证券8年,徐浩明在一笔72.7亿元的乌龙交易6天后辞职。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个因乌龙交易而引咎辞职的券商高管。
  进入光大证券前多为行政职务
  8月18日,“乌龙”事件发生后的第三天,光大证券召开事故说明媒体会。徐浩明参加了这次会议,向投资者道歉。这一天距离他意气风发地主持光大证券上市整整过去四年。
  “这两天来我们确实深感不安,心情也是非常的沉重。我们真诚地向广大投资者道歉。”徐浩明说。
  8月16日的乌龙交易背后,一些市场评论意见将矛头指向掌舵者徐浩明,认为他缺乏金融实务经验。
  徐浩明最早在交通银行任职,光大集团前董事长王明权曾在交行任高管,徐浩明随王明权来到光大集团,历任王明权办公室秘书、集团办公厅主任等职。
  在交行任职期间,徐浩明曾研究过美国大通银行的经营管理,并与他人联名写成文章刊发在1998年的《新金融》期刊上。
  2003年,徐浩明进入光大证券任副总裁,2005年接任总裁。业内人士提及的无金融实务经验,即指其在进入光大证券之前的履历多为行政职务。
  “省钱”致团队出走
  但2003年之后,徐浩明就参与了光大证券的一线管理,自营部门正是他任副总裁之日开始就管理的部门。
  任总裁后,徐浩明主持光大证券的上市事宜。最终在2009年,光大证券完成了A股IPO。但徐浩明管理下的光大证券问题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2007年3月,光大证券筹备IPO正酣,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突然在内部宏观报告会上提出离职,随后拉开一次著名的研究所集体跳槽事件,高善文带领光大证券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跳槽至安信证券。
  昨日,经济学家刘纪鹏在网易访谈中称,徐浩明是一个非常谨小慎微的人,骨子里少有那种犯罪的基因。“他有可能为了省钱,人家花一百万弄完善一点的系统,他可能花十万买一个。”刘纪鹏曾经是光大证券独立董事。
  研究所核心的跳槽,缘由也在“省钱”这点上,光大证券未能兑现给研究所的佣金。据2007年的公开媒体报道,不只是研究所,保荐代表人数量一度处于证券行业第二位的光大证券,其保荐代表流失了近一半。
  曾主张加大“创新业务”投入
  2009年8月光大证券登陆A股,成功募集109亿元资金,徐浩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光大证券将在创新业务上加大投入,形成创新业务的先发优势。徐浩明此时描述的创新业务包括:直投业务、光大期货、融资融券和金融衍生品创新(包括套利等)。
  而今年8月16日出事的交易,也正涉及其中这些创新业务:光大证券在套利交易中出现错误交易,随后通过股指期货对亏损进行了锁定。出事部门的负责人也恰是2004年徐浩明开始重用的杨剑波。
  徐浩明力推的直投业务,也问题颇多。此前光大证券内部员工曾向媒体爆料,称其下直投公司4年16单项目中,仅有1单上市,13单出现浮亏。
  今年来光大证券屡次“踩雷”。在首轮30家拟IPO企业财务核查中,光大证券被抽中5家保荐企业,其中两家企业被爆出财务作假。并因天丰节能项目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成为第5家被暂停受理IPO申请的券商。数据显示,自2004年保荐制实施以来,光大证券合计被采取监管措施8次。
  在徐浩明掌舵光大证券的8年间,公司从券商的“领头羊”渐渐走向没落。
  因此有券商人士表示,光大证券原本问题也不少,现在出了事,需要人负责。“徐浩明辞职,也恰当其时。”
  徐浩明
  ●1988年任职于上海体制改革研究所
  ●1991年历任交通银行研究开发部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党委秘书等职
  ●2000年历任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执董办主任等职
  ●2002年9月起任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2003年2月份起,任光大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裁、总裁。
  新京报记者 吴敏 李蕾
  ■ 分析
  光大证券难逃内幕交易嫌疑
  据新华社电 “8·16”事件中,光大证券在早盘错误买入72亿元权重股股票,推高了市场价格,在下午2时20分向市场公布之前,此信息当属内幕信息。
  关于光大证券做空股指期货是否属违法违规行为,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说,这取决于光大证券建立股指期货空单仓位究竟是事前、事中还是事后。
  而根据光大证券公告,16日11时07分,该公司交易员通过系统监控模块发现成交金额异常,随后为了对冲股票持仓风险,即开始卖出股指期货IF1309空头合约,当天下午开盘后,光大证券继续卖出股指期货空头合约,以对冲风险。
  根据2012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内幕信息敏感期内从事与该内幕信息有关的证券、期货交易,获利或者避免损失数额在七十五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光大证券在公告之前就已经大举做空,虽然公司有止损的解释,但的确是利用未公开信息来避免自身损失,难逃内幕交易的嫌疑。因此,光大证券要付出的代价恐怕不只是总裁辞职。(.新.京.报)

 

  光大18人明星团队滑铁卢揭秘 风控人才奇缺赚钱神器走火
  编者按 忽然一周,搅动资本市场的乌龙指事件尚无定论。
  万众期待时刻,本报记者发现,肇始者光大证券策略投资部竟拥有一支18人的明星团队,且开发并掌握一件秘密赚钱武器。它天生丽质,先进、高速、精准,业内绝无仅有。犹如精准打击怪兽的贼鸥,二级市场上可肆无忌惮横加扫射,让18人成为替光大创造数亿利润的尖刀班。
  然而,致命的基因终致滑铁卢。除了软件缺陷,风控人才紧缺似更棘手。悲剧终于发生在光大打算凭此神器悄开杀戒之际。
  量化投资的蝴蝶效应,令各方疑虑骤升甚至恐惧难消,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升级势在必行。交易所程序化备案缺位等漏洞,则盼望期现货跨市场协调监管亟待完善。
  8月22日,“乌龙指”事件过去一周,中金所主力合约IF1309的持买单量第一名,依然是光大证券(601788.SH)旗下的光大期货,9919手股指空单高悬。
  同样高悬在市场各方心头的是,8·16乌龙指事件那飘渺的面纱。本报记者再度跟踪调查,进一步发现了涉事的光大策略投资部一些不为人知的运作情况。
  业绩引擎
  光大的公司战略中,策略投资部被寄以厚望。
  一位光大知情人士告知,公司策略投资部团队只有18个人,绝大多数都有国际一线投行衍生品和量化工作的经验,在去年光大部门业务考核中名列第一。
  上个月,该部门刚完成搬迁:从光大证券总部侧门底楼的角落乔迁至8楼装修一新的交易室,配备顶尖的软硬件设备。部门地位迅速提升。
  该部2012年度取得1.24亿元收入,是2011年的33倍;2013年,创新业务版图继续猛扩,据业内人士推算,今年如果没有此次事件的影响,该部门突破2亿收入完全没有问题。
  据知情人士介绍,策略投资部业务主要包含两大板块:内部对冲基金(用对冲基金方法管理自营资金),包含期指套利、高频做市、统计套利等业务;客户驱动业务,包含结构性产品、场外期权、场外牛熊证等业务。
  其中,内部对冲基金规模排名前列,2012年加权收益率全行业第一;利润丰厚的结构性产品领域,该部门与多家大型银行、保险合作,规模超过80亿元。
  场外衍生品市场中,该部门的场外期权、场外牛熊证等业务亦走在行业前列。事实上,部门总经理杨剑波就是受监管层邀请,负责中国场外金融衍生品交易规则起草的四位牵头人之一。
  “监管层的思路是将衍生品创新从场外引入场内,先从具有较强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间市场做起。”沪上某券商量化团队负责人表示,“对杨剑波团队在场外衍生品方面的实践,证监会和交易所曾多次派员亲临调研。”
  8月16日,这支明星团队打算测试的ETF套利策略中的 “申赎策略”,尚处于测试交易阶段,出现重大事故,几乎吞噬了部门在其他成熟领域获得的全部利润。
  擦枪走火
  本周二早盘,高盛一个原本用来追踪客户购买期权投资需求的交易系统发生故障,向纽交所、纳斯达克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发出交易指令。此次故障给高盛带来的潜在损失可能高达数亿美元。
  “量化投资在中国刚起步,光大的创新业务,其实就是高盛等海外投行早已运营成熟的模式。”某量化投资行业人士表示,“中国券商的特点是大而不强,杨剑波团队在做的事情,是把这些模式移植到国内来,确实创造了不错的业绩。”
  “有一个细节人们可能没有注意过,光大事故发生时,26082笔市价委托订单在2秒内倾泻而出,一秒钟可发出13000笔订单。”该人士表示,“这相当于在冷兵器战场上掏出一把冲锋枪,国内几乎没有其他券商自营能做到这种交易速度,假如没有那两个系统Bug,简直就是赚钱神器。”
  事实上,“冲锋枪”是由光大自主研发的订单生成系统和外购的订单执行系统打造。据悉,铭创软件为光大定制了这套执行系统,并签署为期一年的排他性协议,确保策略投资部在这一领域的绝对优势。
  然而,这部国内领先的秘密赚钱机器竟然擦枪走火。
  “直接起因是铭创软件订单执行系统中的‘资金校验’功能没有实现,同时,订单生成系统制造了大量市价委托单,这种订单类型实际上很少被使用。”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好比拿着一张只有1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刷了1个亿,订单发出前还可挽救,但系统却根本没有校验这笔订单是否超过资金额度,结果订单成交了。”
  内存风控
  事故中,光大证券内控作为最后一道防线,完全形同虚设。
  “传统风控是事前风控,订单进入交易所前,须先进入风控系统,才能发出去。但传统的风控系统速度太慢,尤其是有些机构依然是人工风控,往往延时十分钟以上,这对于高频交易完全无法接受。”中国量化投资协会理事长丁鹏撰文表示。
  据记者了解,由于高频交易系统高速、复杂,留给光大传统后台风控人员的时间,只能压缩在交易后的数秒内,但相比系统每秒上万单的速度,还是太慢。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该部门的“风控”端是内嵌于系统中的“内存风控”,可以在毫秒内完成任务,而公司独立的中后台风控部门则“参与不足”。
  “公司的市场风险主要来源于自营投资风险暴露”,光大年报曾特意针对自营领域提出数个制度措施,“投资额度分级授权”、“限额与量化评估”、“不定期压力测试”。
  但这些制度被证明只适用于传统的风控任务,面对由量化投资引发的风险事件,则心有余而力不足。
  “策略投资部具备完整的前中后台,甚至中后台人员都是自己部门招聘。最终形成部门内的‘小风控’主事,公司独立的中后台部门参与不足的局面。”前述知情人士表示,“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自我风控。这种模式恐怕不是策略投资部可以做主的,这也是当下最敏感的话题。”
  8月21日晚,证监会结束乌龙事件调查,一周内将就相关情况发布公告。一位前光大中层向记者表示,光大管理层在证监会的调查中积极配合,据其掌握的情况,交易合规方面应无大碍,但考虑到其巨大社会影响,监管层如何裁量尚不明确。光大策略投资部团队将何去何从,亦引起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