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8月20日电(记者 曹典、刘梦泽)“20岁的夏天我过得很值,端过一万只盘子,吃过这辈子最多的馒头。”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栗小雯说,“谁说90后是扶不起的阿斗,当你勇敢地去追求,全世界都会帮你。”
在这个遭遇60年来罕见高温的暑假,栗小雯和她的30名小伙伴儿来到被称作“创业者天堂”的义乌,用12天的时间、每人100元的本金,创造了38665元的净收入,并将一部分“血汗钱”捐给了两名家境贫困的大学生。
“百元创万”是浙江师范大学组织的学生暑期实践活动。31名参与者分4个团队,除赚取食宿等开销外,还要力争每队创收1万元。在12天里,队员们打零工、摆地摊、卖创意、做设计,绞尽脑汁开源节流。
电子商务专业的许雯雯和艺术设计专业的李梓桐成了“中国合伙人”。考虑到义乌电商云集,他们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做起了为网店设计页面的生意,一个做美工、一个做文案,坐在电脑前“鼓捣”一天,就能有至少200元的收入。
这令每天都要在烈日下售卖绿豆汤的栗小雯羡慕不已。她告诉记者,制作绿豆汤费时费力,可最初销量并不好,她为此哭过很多次。
“可我觉得不能轻言放弃,于是就跑去跟其他小贩套近乎求指导。”栗小雯说,改进了配方、找准了售卖时间地点后,她每天能卖出150杯,收入近300元。
为节省开支,在靠近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宾馆里,一间标准间住了8个男生,4人床上4人床下,这样每人每天只需15元。艺术设计专业的朱海林每天用借来的电动三轮搭载女生们上下班,并笑称其为“敞篷宝马”。
“前几天我发了条微博说,两个馒头,不只是早饭还是午饭。”外号“幽默哥”的焦军涛笑着告诉记者,“谁知道我小看那两个馒头了,它们还是我的晚饭。有天实在熬不住,去改善伙食,4个人吃了2碗面。”
活动负责人、浙江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王珩说:“我们就是希望能为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前做一些准备。如何推销自己、取长补短,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如何管理自己的创业团队,这些都需要从实践中学习。”
“赚钱原来这么不容易。”饱尝艰辛让很多队员打消了对创业的幻想,但随着利润增多、自信增长,他们也更明确地认清了理想与现实,坚定了自己的就业方向。
被队友称作“中国乔布斯”的汪剑侠是专科毕业工作后,又返回来继续读书的。他告诉记者,辞去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曾令爸妈很担忧,而他也格外珍惜再次学习的机会。
“今年过年,我跪在家门前告诉父母,我一定要闯出一片天地。”汪剑侠说,“对我来说,创业梦就是每时每刻都在想,连走路都会变得很慢,因为随时都可能产生灵感。”
作者:曹典 刘梦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