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乌龙指”或拖累衍生品创新进度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光大“乌龙指”或拖累衍生品创新进度

加入日期:2013-8-20 10:27:39

  市场点评

  上周五的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普遍关注。18日晚,光大证券(行情,问诊)发布公告描述了事件原因:核查中发现,订单执行系统针对高频交易在市价委托时,对可用资金额度未能进行有效校验控制,而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会导致特定情况下生成预期外的订单。由于订单生成系统存在的缺陷,导致在 11 时 05 分 08 秒之后的 2 秒内,瞬间生成了 26082 笔预期外的市价委托订单;由于订单执行系统存在的缺陷,上述预期外的巨量市价委托订单被直接发送至交易所。

  分析“乌龙指”事件对光大证券的影响,我们认为主要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按照目前盯市损失1.94亿,相当于该公司2012年盈利的2%;2、按照光大证券的说法,公司“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指标超过了 100%的监管红线,将受到证监会处罚。而从证监会通报来看,将暂停光大证券相关业务、责成整改并立案调查。短期之内,光大的投资业务将被迫停滞,各项创新业务也将陷入停滞;3、此事件暴露出光大证券在风险控制和头寸管理上的纰漏,或将在长期内对光大证券开拓市场和进行交易构成信用和声誉上的负面影响。

  另外,分析此事件对券商行业整体的影响,我们认为以个股期权、国债期货为代表的衍生品创新进度将会受到一定的负面冲击。今年的创新大会上,证监会要求各证券公司坚持以风控能力为拓展业务的边界线,确保风险可测可控,而此次显然有悖于会议要义。因此,尽管市场对国债期货等创新产品的推出早有所预期,但此事发生后该业务进度或将暂时推后。最后,分析该事件对于A股市场的影响,由于光大证券目前的头寸基本平衡,此事件影响偏中性。相比该事件而言,近期的货币政策和一系列改革政策组合拳的出台或对资本市场有更重要的意义。

  基金经理论市

  上周低估值蓝筹板块以及周期行业表现较好,在权重股带动下沪深300上涨0.79%,而创业板指数与中小板指数则分别下跌3.45%和3.13%。涨幅较好的行业有金融、交运、采掘、钢铁和房地产等传统周期行业,而医药、电子、餐饮旅游等行业表现落后。

  尽管蓝筹板块行情有所回暖,但我们依然认为低估值品种,特别是强周期板块的上行空间有限,因为投资者对“稳增长”而非“促增长”的理性认知已经在市场实验中得以验证。我们尚未对中长期的经济走势和市场表现转为乐观,但我们也必须密切关注投资者对经济的长期问题究竟已经预期了多少。

  短期来看,周五的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或对市场构成较大影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观察技术面,我们注意到在周五上午收盘前的成交量有明显放大,显示多方力量耗费较大,从而对本应持续的低估值蓝筹板块反弹带来了极大不确定因素。

  此外,央行于8月12日重启3年期央票的发行,这对长端利率造成巨大冲击。截至8月16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4%的高位,利率在短期内的飙升或对A股市场估值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央行的操作实质上体现出了中央调整经济结构的坚定决心。随着经济增速的逐渐放缓,利率水平有望逐步回落,但债券市场在短期内不可避免地将受到压制。

  从长期看,我们仍继续看好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医药公司以及消费品龙头公司。尽管反腐等因素或引发医药行业在短期内的调整,但医药行业仍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需求有保障的行业之一,因此仍具有战略配置价值。另外,我们依然看好受益于“稳增长”预期的相关产业,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和《“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相信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金融IC卡等相关行业和公司将会实际受益。

  从短期看,南方暴雨和部分地区高温干旱天气等事件或带来一定的主题性投资机会。

  专栏:板子不该打在量化投资身上

  “8 16乌龙事件”发生以后,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量化投资,认为是程序化交易导致了事故的发生。对此,我有不同的观点:板子不该打在量化投资身上。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量化只是一个工具,它依托于人的思维逻辑,将人的投资决策过程进行了精确的描述并写成程序。不能因为可能出现的错误代码而否定程序化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决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不能因为量化决策的单次失误而忽略人类主观决策可能出现的更大偏差,事实上,下错单这种事,更容易发生在人为投资操作的过程中。

  “8 16乌龙事件”的确发生在程序化套利交易过程中,但无论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套利,还是期现套利,都是一种相对成熟的业务模式,在国内市场上运作已久。套利交易的存在,为股票市场、ETF基金市场、股指期货市场提供了很好的流动性,增大了市场容量。如某人想操纵一个市场的资产价格,将要面对其他几个市场的反向压力。因此,套利的存在降低了市场被操纵的可能性。8月16日11点5分股票市场率先被大单拉起后,受到股指期货市场和ETF市场的抑制,上涨的速度实际上有所延缓。那段时间,期货市场一度大幅贴水,即是股指期货压制股票市场的表现。其后的11点8分至11点16分,股票市场回调,期指贴水才逐渐转为升水。

  很多人认为程序化交易触发了大量的跟风盘,推动市场第二轮非理性上涨。我认为,那波上涨由主动型投资者驱动的可能性更大。还记得在那段时间里,网上充斥着各种为市场大涨寻找的利好解释,如大盘股T+0传闻、优先股传闻等。事后来看,这种传闻当然都是错的。但在事发当时,谁都不能排除市场确有利好的可能,相信有很多机构和散户都在那几分钟里抢单入场。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很多程序化交易在那一段时间触发了开多仓的指令。程序化交易是对人类投资思维决策的模拟,是对市场历史交易特征的总结和归纳。从历史上看,A股存在暴涨后连续上涨的案例。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些主动型投资者和一些程序化交易指令同时追涨,这都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说,11点16分以后的那一波上涨,极可能是投资者在面对市场突发暴涨而又没有取得完整信息情况下,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而已。

  无论如何,量化投资不应该成为被责难的对象。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使用量化工具的投资人的投资逻辑,他们是否真正客观评价了投资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否为了赚取更多利润而完全忽视了合规操作等必要性前提。量化是一把好刀,真正出问题的不在于刀本身,而在用刀人的动机、能力以及对用刀制度的监管与控制。(作者: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数量化投资部总监,大摩多因子股票、大摩深证300增强基金基金经理 刘钊) ■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