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钱包”方兴未艾八达通先跑一步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电子钱包”方兴未艾八达通先跑一步

加入日期:2013-8-16 7:25:14

  8月14日,周三。美国人说起Google Wallet,无不为其取代现金交易的潜力兴奋莫名。然而,无论技术层面还是操作模式,这种结合无线射频辨识技术(RFID)与支付系统管理的“电子钱包”概念,在香港早就于日常生活各层面广泛应用,八达通卡渗透率即使未达百分百,九成半应差不多。

  对香港市民来说,带钱逛街很可能只是第二选择,原因简单不过:搭车吃饭喝咖啡买碗面,一律可以刷八达通搞定。

  八达通在港盛行十余年,美国人现在才对电子钱包“惊为天人“,不是落后香港一大截吗?八达通非但已成为香港人不可或缺的现金替代品,本身更是一个商业参考价值甚高的故事。

  八达通并非香港第一种具备储值功能的智能卡,1996年,两大信用卡公司VISA 和万事达以香港为试点,同步推出具“电子钱包”雏形的智能卡,前者取名VisaCash,后者Mondex,且获得香港两大银行汇丰和恒生全力支持。

  岂料两大信用卡公司阵脚尚未站稳,翌年香港五家公共交通营运商——港铁(当时仍称地铁)、九铁(其后并入地铁组成港铁)、九巴、城巴和香港小轮——成立合资公司Creative Star(2002年易名八达通卡公司),杀VISA和万事达一个片甲不留。眼见不敌八达通,VisaCash 和Mondex 2002 年双双撤出市场,从此不再在香港流通。

  两大信用卡巨头的试验品,既早八达通一年登场,又获两大银行鼎力支持,何以齐齐铩羽而归?

  老毕认为,VisaCash和Mondex 虽享有“先手”之利,但在香港人尚未接受以预付形式取代现金购物之际,VSIA和万事达便要面对在储值扣款上具先天竞争优势的公共交通营运商,双方一交上手,不出十招,两大信用卡巨头便深知非八达通之敌。

  八达通不费吹灰之力杀退两大先行者,并非这个“本土神话”最有趣的地方;八达通究竟是一家什么性质的公司,更值得一谈。

  由于从事的业务与支付有关,八达通得接受金管局监管。

  1997至2000年,非交通项目占八达通整体交易不能高于15%。不难想像,八达通要把业务扩展至非交通类零售支付,必须先获当局授权,“转型”为一家接受存款的机构。试想,八达通卡持有人预先为电子钱包存钱,那等于八达通代商号收取大笔现款,卡主每次消费,八达通便作出等额扣除,直至储值卡余额一文不剩,循环不息,周而复始。

  随着接受顾客以八达通付款的商号不断增加,卡主为储值预缴的现金,规模必然相应增加,触须伸展至零售业不同角落,八达通获授权成为一家接受存款的机构,乃自然不过的发展。

  不难看到,百达通的业务模式既涉金融又跟科技有关。按照香港城市大学2008 年发表的研究,八达通采用的索尼FeliCa RFID 晶片,处理数据速度高达每秒212千位元(kilobits / second), 绝非Mondex 和VisaCash 的每秒9.6千位元可比。先天后天两皆不足,难怪VISA 和万事达面对八达通的竞争,一败涂地。

  以八达通在香港的渗透率,要进一步拓展业务,恐怕得把地域扩张至华南地区,同时着眼服务个人化。

  美国电子钱包市场尚待开发,具有RFID 概念的Zebra Technologies,以及制造方便手机与收款台“沟通”的近场通讯(NFC) 晶片的NXP 半导体,两者皆长于支付系统中的技术环节,不像八达通那样,科技金融一气相通。好在美国人“大惊小怪”,电子钱包渗透率有待提升,意味着这个市场仍有可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