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经济的“七夕”太可惜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只有经济的“七夕”太可惜

加入日期:2013-8-10 15:36:32

  新华网太原8月10日电(记者 孙亮全)13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众多商家已备战多时,“浪漫经济”火热开启。鲜花店、餐饮店、购物广场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在节日促销大战中分得一口羹。各大电商也早早启动了“七夕”模式,打折、促销、玩创意,用各种手段迎合着消费者“浪漫一把”的需求。

  精明的商家凭借节日赚些钱无可厚非,情侣在节日期间用礼物表达一下爱慕也并没有什么过错。但作为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七夕节,如果带来的仅仅是一股经济潮,未免太过可惜。

  七夕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到历朝历代传诵的名诗佳作,七夕,早已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有关七夕的众多诗词典故、典故中的文化气息,值得人们享受和继承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动人传说的背后,是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蕴含着恪守信念、坚贞不屈的价值元素。我们需要继承这种内在的文化力量,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然而,现实中的七夕节早已沦为西方“情人节”的翻版,成为商品促销的借口和噱头。穿针乞巧、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传统习俗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的“满大街促销”。

  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也都面临着类似窘境。变味的传统节日背后是文化内涵的流失,是信仰的缺失。在文化交流加剧,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问题。

  或许,在传统的节日品一品文化大餐、尝一尝精神食粮,是种更好的选择。毕竟,七夕不只有“浪漫”经济。

  作者:孙亮全

编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