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采空塌陷区治理模式尝试_证券要闻_顶尖财经网
  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山西采空塌陷区治理模式尝试

加入日期:2013-7-8 1:00:01

  山西各地近年来对煤矿采空塌陷区治理进行不断的探索,从压煤村庄整体搬迁到利用残留资源从根本上治理采空塌陷区生态环境,有些地方也在探索“边开采边治理”的模式,这些探索成效显著,但仍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给予支持。

  模式一:压煤村庄整体搬迁实现“双赢”

  孝义市被誉为山西的“鲁尔”,最多的时候全市有大大小小300多座煤矿。煤炭产业在支撑孝义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破解这一问题,孝义市政府与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及离柳焦煤集团合作,从2012年开始,用9年左右时间,投入60多亿元,搬迁8个乡镇84个村庄近5万人进城,使饱受煤炭开采之痛的矿区群众彻底告别“因煤而困”的苦日子,过上“城镇社区”的新生活。

  孝义市压煤村庄搬迁指挥部副总指挥徐朝智说,经初步测算,汾西矿业集团下属的煤矿涉及82个村,压覆资源面积为42.73平方公里,估算资源储量为4.94亿吨,可采储量2.96亿吨,依托压煤资源开采受益,坚持“谁开发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由矿方负责拆旧村建新村,以及村民后期生活保障的各项费用,预计每年投入资金6.9亿元来完成此项工作。离柳焦煤集团将负责其涉及的2个村庄的搬迁和后续各项费用。

  模式二:利用“残留资源”从根本上进行治理

  西辛庄镇是孝义市的产煤大镇。历史上各类煤矿主体开采水平不一,使得这一地区残留有大量煤炭资源,这些残留资源经常自燃,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为彻底解决采空塌陷区的生态治理和村民生活问题,孝义市政府以西辛庄镇作为试点,探索将村民整体搬迁,利用残留煤炭资源收益对采空区进行根本整治,把被破坏了的土地重新修复成耕地的治理之策。

  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孝义市西辛庄镇煤矿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是2009年经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煤矿地质环境治理国家项目,项目涉及西辛庄镇23个村,3166户、1.2万多人,面积13.25平方公里。该项目预算总投资为28亿元,但目前仅获得4900多万元的国家资金支持,缺口很大。

  孝义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任钦光说,西辛庄镇项目将由政府主导,建立多元投资主体。区内有残留煤炭资源1050万吨,其中可开采出750万吨左右,预期有7 .5亿元左右的资金可用于项目区生态治理,解决了部分资金缺乏问题。

  “首先,这些收益将按规定缴纳资源补偿费和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其次,主要用于项目的地质环境治理费用,弥补预算中财政投资不足;第三,剩余费用还将用于项目区乡村的新农村建设,将项目区内破坏的土地平整成可利用耕地。”任钦光说。

  然而,据记者了解,这一项目目前遭到搁浅,主要原因在于其中既涉及地质灾害治理,又涉及煤炭资源的开采,省级煤炭主管部门和国土部门相互推诿扯皮,致使项目迟迟未能动工。

  模式三:井下回填实现“边开采边治理”

  在太原东山煤矿有限责任公司距离地面150多米的矿井下,记者看到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一台红色的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机正把煤矸石颗粒回填到采空巷道里。这一井下煤矸石充填技术,可使采煤后产生的大量煤矸石不出井,直接用于采空巷道回填,不再留下煤矿采空区,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

  从2010年12月份,东山煤矿尝试采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每年井下产生的煤矸石不用出井,就全部被采空巷道“分光吃尽”了,全年充填采空巷道2838米,充填率达到98%以上;每年可节约排矸费450万元,减少排污费4162万元;置换出煤炭近13.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520万元。

  对此,山西省环保厅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宋建民认为,应用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非常符合采矿业的“来自于地下,再还原地下”的绿色环保理念。煤矸石填充到百米深的采空巷道里后,对土壤、地下水不会起到任何污染作用。

  然而,东山煤矿生产技术处主任工程师王志亮指出,煤矸石井下充填技术投资较大,较原始的开采技术,一吨煤成本增加15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减弱了企业运用这一技术的积极性,希望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或相应减缴矿产资源补偿费。

编辑: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