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历史大底,往往伴随着政策大底。如果说2008年10月28日创下的1664点,成为近5年大底靠的是“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那么5月25日的1849点或许仅是碗“坚硬的稀粥”,因为终究难以逆转“经济调结构金融去杠杆”的大局,A股后市仍是有反弹无反转。
宏观经济预期逆转
去年12月4日1949点的“解放底”由证监会前主席郭树清一手打造,扛的大旗是“蓝筹估值合理”。沪综指上月大跌13.97%,最低曾经砸至1849点“澳门底”,价值投资者梦断银行股。本周短期国债回购利率回归常态,6月下旬的银行钱荒现象暂告一段落。但央行流动性压力测试的结果证明银行信贷状况为“虚胖且脆弱”,监管警钟已鸣响,银行业去杠杆起程。对应2013年的业绩预测,银行股整体动态市盈率和市净率分别跌至5倍和0.9倍附近,这表面上是市场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其根子却是对宏观经济预期的逆转。
最近国际大行纷纷将中国今年经济增速下调至7.4%,低于中国官方设定的7.5%的目标。其中最恐怖的推演出自巴克莱的研报:“未来三年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短暂的“硬着陆”,季度经济增长率将降到3%,但之后经济将快速回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单季增速有两个低谷,一是2009年首季的6.5%,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蔓延;二是1990年四季度的3.8%,背景是“内有困难,外有压力”。如果单季经济超低增速再现,中国楼市泡沫破灭,则银行危机或现,因为中国信贷和楼市规模均是世界首位,面临去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的艰险道路。
银行不稳股市难有晴天
银行钱荒,股民心慌。为何?未来中国经济潜在增长水平或降至7%左右,单季增长3%毫无疑问是硬着陆,足以令银行钱荒由预演中的流动性风险变成坏账危机。截至5月末,中国银行(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和总负债分别为139.57万亿和130.16万亿人民币,对应2008年底的数据,不到5年时间翻番,而去年三季末美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不过为14.2万亿美元。
股市差钱本质是长线资金无意入市,这与预期转差有关,原因在于地方融资平台、楼市泡沫等长期风险不仅未能释放,相反还在恶化。5月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是1.03%,但这未考虑泡沫经济破灭。据经济学家马骏推算,中国银行业坏账的顶点是5%,在见顶以前,银行股表现将弱于大市。
市场化改革或打压周期股
沪指熊市源自于周期股预期恶化后的恐慌抛售,创业板大涨则是成长股预期向好后的疯狂增持。谁对谁错?如果钱荒没有进一步演变成紧缩信贷,宏观调控回摆成“稳增长”优先,则金融地产板块有望借中报业绩出现一波有限的反弹。
李克强总理表态称,“中国经济实现今年发展目标和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有基础、有条件。”但是,增长如果仍靠货币投入,则调结构难有成效。过去30多年来,在资金推动型的增长中,信用过度扩张的风险被楼市泡沫所掩盖。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出现,是因为繁荣建立在信贷扩张的基础上。“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中国金融调控的新信号,预示钱荒只是预演,紧缩货币或成未来数年的常态,这对高负债率的上市公司是个考验。数据显示,在上市交易2463家A股公司中,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有665家,而美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不过为30%。
经济调结构却是没有退路,当前房价涨到万元之上,债务推动型增长模式的影响力有增无减。一边是高房价阻止长期的经济调结构,一边是地产投资助力短期的稳增长,宏观调控左右为难。这种不确定性使得股市难有长期向好预期,差钱格局在IPO重启后将愈演愈烈。短期来看,不排除高层出台利好政策为IPO重启护航,哪怕是昙花一现的利好。
国际油价重上百美元一桶,预示中国输入性通胀风险增加,葡萄牙债务危机爆发,说明欧债危机远未结束,而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势在必行,这些均令中国出口形势严峻,经济降速渐成定局,周期股权重过大的沪综指中期仍将考验1664点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