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统计,A股今年上半年再融资实际募集资金总额达21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近五成。有的公司刚融资完就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今年前5个月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超过400家,而去年全年才200多家。
● 除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还进行委托贷款以及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干起了放贷的行当。据统计,今年有超过150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贷公司,合计金额超200亿元,贷款年利率大多分布在7%~12%之间。
深圳商报记者 陈燕青
6月银行间市场的“钱荒”最终波及到了股市,令股市一度重挫。管理层近期一再表态要通过激活货币存量支持实体经济,防止货币空转,而作为股市的主体上市公司的募集资金投向无疑引人关注。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最近三年半有600多家公司变更了首发募集资金投向,100多家公司取消了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而部分公司再融资也存在问题。投资者不禁要问,募投项目为何一再更改?上市公司的钱去干什么了?
募投项目变更多
6月中旬以来管理层提出要通过激活货币信贷存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中提到要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信贷支持。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对此,东北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王国兵昨日接受采访时表示,“管理层持续提出激活存量问题反映了三点政策含义:第一,新政府不希望大规模上项目,意味下半年不会有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放松;第二,中央政府调控意图仍在结构和效率而非总量放松;第三,激活存量,也反映中央政府倒逼转型和稳增长兼顾的意图,尤其在当前经济弱复苏背景下,市场应该给予积极解读。防止货币空转,引导资金有效进入到实体经济,将是未来政策的重点。”
作为股市的主体上市公司,其募集资金投向进展如何呢?似乎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最近三年半有600多家公司变更了首发募集资金投向,100多家公司取消了首发上市的募投项目。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变更非常频繁。根据Wind统计,截至6月底共有250个募投项目发生变更,不少公司甚至不止一次变更,这一数字远远超过最近四年的情况。
对于上市公司募投项目的频繁变更,东吴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宏观分析师包卫军昨日对记者表示,“这种现象反映了最近几年实体经济在走下坡路,导致几年前筹划好的项目当时看起来前景不错,现在却陷入困境,最典型的是风电和光伏。”
国金证券(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分析师杨建波昨日对记者表示,“一些公司为了圈钱随便设置几个项目,将项目前景画个大饼,诱导投资者去参与IPO和再融资,而实际上一些IPO和再融资项目前景很一般,甚至有些项目根本是子虚乌有,这也是一些公司最终变更乃至取消此前募投项目的主要原因。”
上市公司狂买理财产品
据WIND统计,A股今年上半年再融资实际募集资金总额高达213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434亿元增长了近五成。进入6月中下旬,随着银行间利率的飙升,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大涨,一些上市公司像是突然发现了金元宝,大肆购买理财产品。在6月下旬,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非常高,仅6月26日一天,就有超过10家公司发布了购买理财产品的公告。进入7月份,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并未退去。
一些上市公司募投项目进展缓慢,购买理财产品却不少。以英飞拓(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为例,公司上市至今已经两年半时间,四个首发募集资金项目到目前为止却无一完工。然而,6月26日公司却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在不超过2.5亿元额度内使用自有资金择机购买短期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资料显示,今年以来,英飞拓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已多达14笔,金额合计超过10亿元。
有的公司刚融资完就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怡亚通(行情,资金,股吧,问诊)今年4月24日宣布完成定增,实际募集资金约6亿元。然而仅仅过了两个月,公司就公告拟购买理财产品总量不超过10亿元。
去年底,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适当放宽了上市公司闲置募资用途,闲置募集资金由此可以进入理财市场。在此之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均限于自有资金,不涉及募集资金。
除了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还进行委托贷款以及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干起了放贷的行当。据统计,今年有超过100家公司发布了委托贷款公告,合计金额约200亿元,贷款年利率大多分布在7%~12%之间。今年1月以来,有30余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或收购小额贷款公司。迄今为止,沪深两市已经有超过150家上市公司涉足小贷公司。
对此,东北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国兵昨日对记者表示,“大量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或放贷,实际上就是货币空转了,这从侧面反映了目前实体经济的不景气以及资金相对紧张的困境。如果上市公司有好项目,预期收益更高,不会购买理财产品和放贷。”
募集资金投向应规范
多位业内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募集资金投向应有所规范,不能随意更改和取消,只有充分运用好募集资金,才能真正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昂诺投资胡红伟昨日对记者表示,“部分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和变更募投项目,我个人觉得是因为中国的IPO制度问题,部分企业IPO并不仅仅是为了公司发展,而更多的是为了上市圈钱,所以对于募集资金的使用在上市之初就没有很好的规划,很多项目临时拼凑。”
东吴证券宏观分析师包卫军则对记者表示,上市公司不将资金运用到实业投资和募投项目,长期下来必将造成实体经济空心化。事实上优质的募投项目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部分募投项目的投产为一些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如欧菲光(行情,资金,股吧,问诊)去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450.41%,每股收益达1.67元。而在阐述业绩暴增的原因时,公司将其归结为苏州、南昌项目在去年的投产,这两大项目为公司利润增厚了2.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