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网】记者 刘林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6月29日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表示,就目前的宏观政策而言,“大方向还是对的。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是紧了一下、疼了一下后,就怕了、就放松。”
虽然近期所谓“钱荒”问题引起市场对央行的不少质疑,但在张智威看来,中国当前去杠杆更需要一个紧缩的环境,就这个大方向而言,央行做对了。只不过还有一些较小的偏技术的问题需要再讨论,比如可以和商业银行、投资者多沟通,预先告知具体想做什么,由此尽可能降低不确定性。
张智威认为,现在的矛盾很多,只能抓主要矛盾,去杠杆至少在短期内就是这个主要矛盾。毕竟就业和通胀留给了政策一定空间。
目前,中国经济杠杆率非常高。过去的5年里,中国的杠杆率已经上升了30%。野村证券研究发现,日美欧经济危机爆发前都曾出现类似情况,并将此概括为“530法则”。张智威认为,未来几年中国想避免金融危机,可能都得保持政策从紧,去杠杆的过程可能要持续两三年而不是一年。
“现在病人要动手术了,刚刚开刀,因为病人喊疼,就说这事算了,那将来只会更恶化”,张智威打了个比方,“我觉得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很危险,如果高层认识到这个危险,去做一些正确的事,这是好事。最怕的是,因为这边叫疼、那边叫疼,就说咱们再等两年看看,那就麻烦了。”
张智威强调,“我更倾向于中国从长远的角度走90年代朱熔基总理刚上台时走的那条路,也就是容忍一些短期痛苦,把经济抓回到可持续的轨道上来。”就90年代的经验来看,当时的政府做对了两件事,一是通过紧缩控制风险,二是在紧缩同时进行了改革。“如果单单紧缩,中国经济就垮了,但当时的政府在控制了风险的同时,通过改革推升了生产力,增长率的速度由此加快。”
“当前,我觉得一方面应该要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是不是应该加快国企等领域的改革”,张智威告诉记者,“不知道这次钱荒算不算国企改革的开始,毕竟银行是国企里面的硬骨头。是不是已经开始动国企的奶酪呢?对国企占垄断地位的服务业,政府能不能动作大一些,做大蛋糕,有些矛盾也可以缓减。”如果不改革,在既定的框架下,推出总量政策很容易加剧结构性问题。
张智威认为,再向前推进3个月,宏观政策将面临考验。因为那时的GDP会接近7%,并且有风险跌倒7%以下。政府会不会容忍这种事情发生?目前还看不出来。